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葡萄糖无创动态监测的微波传感系统构建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1 葡萄糖无创检测的意义第14-15页
    1.2 无创葡萄糖的检测方法第15-23页
        1.2.1 光学法第15-20页
            1.2.1.1 光声光谱法第16页
            1.2.1.2 近红外光谱法第16-17页
            1.2.1.3 拉曼光谱法第17-18页
            1.2.1.4 光学层析成像法(OCT)第18-19页
            1.2.1.5 偏振光旋光法第19-20页
            1.2.1.6 荧光技术第20页
        1.2.2 阻抗法第20-21页
        1.2.3 电化学法第21-22页
        1.2.4 微波法第22-23页
    1.3 论文的概要和安排第23-26页
第二章 微波传感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第26-47页
    2.1 前言第26页
    2.2 微波第26-39页
        2.2.1 微波的特点第27页
        2.2.2 微波的物理特性第27-29页
        2.2.3 微波检测的原理第29-39页
            2.2.3.1 微波检测的物理基础第29-33页
            2.2.3.2 介电常数、复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第33-34页
            2.2.3.3 介质极化第34-35页
            2.2.3.4 德拜驰豫方程第35-37页
            2.2.3.5 水和葡萄糖的物理特性第37-38页
            2.2.3.6 微波检测葡萄糖的方法第38-39页
    2.3 天线第39-46页
        2.3.1 天线的概述第39页
        2.3.2 微带贴片天线第39-40页
        2.3.3 微带贴片天线的基本特性第40-42页
        2.3.4 微带贴片天线的作用机制第42-43页
        2.3.5 微带贴片天线的馈电结构第43-44页
        2.3.6 贴片的形状第44-45页
        2.3.7 介质基板第45-46页
        2.3.8 微带贴片天线的分析方法第46页
    2.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实验平台的搭建第47-59页
    3.1 前言第47页
    3.2 技术路线第47-48页
    3.3 系统的搭建第48-51页
        3.3.1 N型频谱分析仪第49-50页
        3.3.2 微波传感器第50页
        3.3.3 屏蔽箱第50-51页
        3.3.4 传输电缆第51页
    3.4 天线的设计第51-58页
        3.4.1 HFSS软件仿真设计流程第52页
        3.4.2 天线的设计第52-55页
            3.4.2.1 天线的设计满足的要求第52页
            3.4.2.2 天线的设计结构第52-53页
            3.4.2.3 天线的性能第53-54页
            3.4.2.4 天线实物图第54-55页
        3.4.3 测试管的组装第55-56页
        3.4.4 测试管的仿真结果第56-58页
    3.5 实验测试平台的搭建第58页
    3.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葡萄糖无创检测的实验研究第59-78页
    4.1 前言第59-60页
    4.2 葡萄糖检测实验装置结构图第60页
    4.3 实验材料第60-61页
    4.4 样品的准备第61-62页
    4.5 葡萄糖的无创检测实验第62-63页
    4.6 数据分析处理第63-77页
        4.6.1 多元线性回归第63-64页
        4.6.2 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水溶液的检测结果与数据分析第64-72页
        4.6.3 模拟血液的检测结果与数据分析第72-76页
        4.6.4 手指无创检测结果与数据分析第76-77页
    4.7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葡萄糖无创动态监测系统的建立第78-101页
    5.1 前言第78页
    5.2 无创动态监测系统的基本装置结构图第78-79页
    5.3 实验条件的摸索第79-92页
        5.3.1 T型频谱分析仪第79-81页
        5.3.2 测试频率范围的探索第81-85页
            5.3.2.1 在0.8-3.8 GHz的频率范围内的检测分析第81-82页
            5.3.2.2 在3.8-4.8 GHz的频率范围内的检测分析第82-84页
            5.3.2.3 在5.1-6.15 GHz的频率范围内的检测分析第84-85页
            5.3.2.4 小结第85页
        5.3.3 检测精度的探索第85-92页
            5.3.3.1 浓度梯度为100mg/dL的葡萄糖水溶液检测结果及分析第85-88页
            5.3.3.2 浓度梯度为10mg/dL的葡萄糖水溶液检测结果及分析第88-90页
            5.3.3.3 浓度梯度为1mg/dL的葡萄糖水溶液检测结果及分析第90-92页
        5.3.4 小结第92页
    5.4 葡萄糖无创动态监测系统的建立第92-100页
        5.4.1 实验平台的改进第92-93页
            5.4.1.1 注射泵第92页
            5.4.1.2 样品管第92-93页
            5.4.1.3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第93页
        5.4.2 关系模型的建立第93-96页
            5.4.2.1 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水溶液检测结果及数据分析第93-96页
        5.4.3 算法的研究第96-99页
        5.4.4 无创动态监测性能的实现第99-100页
    5.5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1-104页
    6.1 总结第101-102页
    6.2 创新点第102-103页
    6.3 不足之处与未来的展望第103-104页
        6.3.1 不足之处第103页
        6.3.2 未来的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9页
附录第109-123页
    附录A 原始数据第109-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春地铁1号线儿童公园站监测与风险控制
下一篇:公共服务质量对地区工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