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7页 |
1.1 细粒棘球蚴病的流行史和危害 | 第12-13页 |
1.1.1 细粒棘球蚴病的流行史 | 第12页 |
1.1.2 细粒棘球蚴病的危害 | 第12-13页 |
1.2 蛋白组学的发展及蛋白质组学在细粒棘球绦虫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2.1 蛋白组学的发展 | 第13页 |
1.2.2 蛋白质组学在细粒棘球绦虫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 细粒棘球绦虫粪抗原在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1.3.1 以成虫为诊断抗原的研究 | 第15页 |
1.3.2 以成虫表膜抗原为诊断抗原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3 以虫体分泌抗原为诊断抗原的研究 | 第16页 |
1.3.4 以人工获得重组抗原为诊断抗原的研究 | 第16页 |
1.4 结合蛋白质组学展望细粒棘球绦虫粪抗原的应用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细粒棘球绦虫候选诊断抗原的筛选鉴定 | 第17-2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2.1.1 实验动物与实验材料 | 第17页 |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17页 |
2.1.3 动物感染与粪便处理 | 第17-18页 |
2.1.4 蛋白与肽段提取 | 第18页 |
2.1.5 基于QE的液质联用分析 | 第18页 |
2.1.6 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8页 |
2.2 结果 | 第18-21页 |
2.2.1 未感染细粒棘球虫的犬粪样品蛋白鉴定结果 | 第18-19页 |
2.2.2 感染细粒棘球虫不同时间点犬粪蛋白的鉴定 | 第19页 |
2.2.3 犬粪中细粒棘球虫蛋白的功能富集 | 第19-21页 |
2.3 讨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细粒棘球绦虫候选诊断抗原基因的克隆 | 第23-3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3.1.1 细粒棘球绦虫、菌种 | 第23页 |
3.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3页 |
3.1.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3-24页 |
3.1.4 细粒棘球绦虫总RNA的提取与反转录 | 第24页 |
3.1.5 虫体EMR、GAPDH、TMEM41B蛋白编码基因的PCR扩增 | 第24-25页 |
3.1.6 虫体EMR、GAPDH、TMEM41B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 | 第25页 |
3.1.7 虫体EMR、GAPDH、TMEM41B蛋白(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5-26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26-30页 |
3.2.1 虫体EMR、GAPDH、TMEM41B基因的克隆 | 第26页 |
3.2.2 虫体EMR、GAPDH、TMEM41B蛋白(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6-30页 |
3.3 讨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细粒棘球绦虫候选诊断抗原基因的原核表达及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31-4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4.1.1 实验动物、菌种及载体 | 第31页 |
4.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1页 |
4.1.3 重组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32页 |
4.1.4 EMR、GAPDH、TMEM41B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表达形式的鉴定 | 第32页 |
4.1.5 EMR、GAPDH、TMEM41B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32页 |
4.1.6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2-33页 |
4.1.7 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33页 |
4.1.8 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 第33页 |
4.2 结果 | 第33-38页 |
4.2.1 重组表达载体的鉴定 | 第33-34页 |
4.2.2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34-35页 |
4.2.3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35-36页 |
4.2.4 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 第36-37页 |
4.2.5 粪抗原ELISA方法的检测结果 | 第37-38页 |
4.3 讨论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简历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