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1页 |
1.1 顶复器门原虫AMA1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1.1 疟原虫 | 第17页 |
1.1.2 弓形虫 | 第17页 |
1.1.3 巴贝斯虫 | 第17页 |
1.1.4 新孢子虫 | 第17-18页 |
1.2 蛋白质互作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2.1 酵母双杂交技术 | 第18页 |
1.2.2 噬菌体展示技术 | 第18页 |
1.2.3 免疫共沉淀技术 | 第18-19页 |
1.2.7 串联亲和纯化技术 | 第19页 |
1.2.8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 第19页 |
1.2.9 二维凝胶电泳技术 | 第19页 |
1.2.10 pull-down技术 | 第19-20页 |
1.3 展望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柔嫩艾美耳球虫顶膜抗原-1潜在子孢子互作蛋白的筛选 | 第21-30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2.2.1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2.2.2 虫株,载体和细胞 | 第21页 |
2.2.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2.4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2.5 含GST标签的EtAMA1蛋白的表达、纯化与鉴定 | 第22页 |
2.2.6 不同发育阶段虫体的收集与纯化 | 第22-24页 |
2.2.7 GST pull-down试验 | 第24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4-28页 |
2.3.1 含GST标签的EtAMA1蛋白的表达与鉴定 | 第24-26页 |
2.3.2 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的收集与纯化 | 第26-27页 |
2.3.3 子孢子全蛋白的提取 | 第27页 |
2.3.4 筛选差异蛋白SDS-PAGE分析、银染及质谱鉴定 | 第27-28页 |
2.4 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柔嫩艾美耳球虫0440和MIC2蛋白与AMA1蛋白互作关系的验证 | 第30-47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3.2.1 实验载体与细胞 | 第30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3.2.3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3.3 柔嫩艾美耳球虫ETMIC2和ET0440基因的克隆 | 第31-36页 |
3.3.1 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RNA的提取 | 第31页 |
3.3.2 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cDNA合成 | 第31页 |
3.3.3 柔嫩艾美耳球虫EtMIC2和Et0440的扩增 | 第31-32页 |
3.3.4 真核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2-34页 |
3.3.5 重组表达质粒Et0440和EtMIC2及空载体转染DF-1细胞 | 第34页 |
3.3.6 IFA检测重组表达质粒Et0440和EtMIC2及空载体在DF-1细胞中的表达 | 第34页 |
3.3.7 Western blot检测Et0440和EtMIC2及空载体在DF-1细胞中的表达 | 第34页 |
3.3.8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验证Et0440、EtMIC2和EtAMA1的相互作用关系 | 第34-35页 |
3.3.9 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Et0440、EtMIC2和EtAMA1的相互作用关系 | 第35-36页 |
3.4 结果 | 第36-45页 |
3.4.1 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总RNA的提取 | 第36页 |
3.4.2 EtMIC2和Et0440基因的克隆 | 第36-37页 |
3.4.3 Et0440和EtMIC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7-38页 |
3.4.4 真核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8-41页 |
3.4.5 IFA检测真核质粒在DF-1细胞中的表达 | 第41-42页 |
3.4.6 Western blot检测真核质粒在DF-1中表达 | 第42-43页 |
3.4.7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验证Et0440、EtMIC2和EtAMA1的相互作用关系 | 第43-44页 |
3.4.8 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Et0440、EtMIC2和EtAMA1的相互作用关系 | 第44-45页 |
3.5 讨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柔嫩艾美耳球虫ET0440和ETMIC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 第47-64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材料方法 | 第47-52页 |
4.2.1 实验动物 | 第47页 |
4.2.2 实验虫株、载体和实验细胞 | 第47页 |
4.2.3 实验试剂 | 第47页 |
4.2.4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4.2.5 实验试剂 | 第47-48页 |
4.2.6 重组质粒pET32a-Et0440和pET32a-EtMIC2的构建与鉴定 | 第48-49页 |
4.2.7 重组表达质粒pET32a-Et0440和pET32a-EtMIC2的表达 | 第49页 |
4.2.8 rEt0440和rEtMIC2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49-50页 |
4.2.9 抗rEt0440和rEtMIC2重组蛋白多抗制备 | 第50页 |
4.2.10 多抗血清IgG的纯化 | 第50页 |
4.2.11 rEt0440和rEtMIC2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分析 | 第50-51页 |
4.2.12 DF-1 细胞复苏与培养 | 第51页 |
4.2.13 rEt0440和rEtMIC2在柔嫩艾美耳球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 | 第51页 |
4.2.14 抗rEt0440和rEtMIC2重组蛋白的多抗对子孢子入侵细胞能力的分析 | 第51-52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2-62页 |
4.3.1 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52-54页 |
4.3.2 原核重组蛋白的表达 | 第54-56页 |
4.3.3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56-57页 |
4.3.4 重组蛋白多抗制备与纯化 | 第57-58页 |
4.3.5 重组蛋白rEt 0440 和rEt MIC2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分析 | 第58-59页 |
4.3.6 rEt 0440 和rEt MIC2在柔嫩艾美耳球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 | 第59-62页 |
4.3.7 体外入侵抑制实验 | 第62页 |
4.4 讨论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柔嫩艾美耳球虫ET0440和ETMIC2真核表达质粒免疫保护效能评价 | 第64-71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5.2.1 实验动物 | 第64页 |
5.2.2 虫株 | 第64页 |
5.2.3 实验试剂 | 第64页 |
5.2.4 实验仪器 | 第64页 |
5.2.5 SDS碱裂解法抽提质粒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64-65页 |
5.2.6 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flag、pcDNA3.1(+)-flag-Et0440和pcDNA3.1(+)-flag -EtMIC2的抽提 | 第65页 |
5.2.7 免疫方案 | 第65页 |
5.2.8 实验过程动物增重变化 | 第65页 |
5.2.9 实验过程动物卵囊产量变化 | 第65-66页 |
5.2.10 盲肠病变记分 | 第66页 |
5.2.11 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 第66页 |
5.3 结果 | 第66-70页 |
5.3.1 实验动物增重变化 | 第66-67页 |
5.3.2 实验动物卵囊产量变化 | 第67页 |
5.3.3 盲肠病变计分 | 第67-68页 |
5.3.4 免疫及攻虫后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 第68-70页 |
5.4 讨论 | 第70-7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