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13-27页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13-14页 |
1.2 理论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21-24页 |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 第24-25页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25页 |
1.6 本文创新点 | 第25-27页 |
第一部分 三塘湖盆地石炭纪—二叠纪火山活动与火山岩储层 | 第27-92页 |
2 三塘湖盆地区域地质背景 | 第27-37页 |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第27-28页 |
2.2 区域地质特征 | 第28-37页 |
2.2.1 基底结构及组成 | 第28页 |
2.2.2 周缘主要构造带 | 第28-37页 |
3 三塘湖盆地牛东区块火山岩的岩性、岩相 | 第37-62页 |
3.1 火山岩时代的界定 | 第37-41页 |
3.2 火山岩分类和主要特征 | 第41-46页 |
3.2.1 火山岩分类方案的研究现状 | 第41-42页 |
3.2.2 主要火山岩类型和特征 | 第42-46页 |
3.3 主要火山岩相类型和特征 | 第46-53页 |
3.3.1 火山岩相分类方案的研究现状 | 第46-48页 |
3.3.2 火山岩相和亚相类型及其储集空间特征 | 第48-50页 |
3.3.3 火山岩岩相的相序特征 | 第50-53页 |
3.4 火山岩相的地球物理特征 | 第53-58页 |
3.4.1 火山岩相与测井对应关系 | 第53-56页 |
3.4.2 火山岩相的地震特征 | 第56-58页 |
3.5 火山岩相与储层物性的关系 | 第58-62页 |
4 三塘湖盆地牛东区块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62-69页 |
4.1 样品特征和分析方法 | 第62-63页 |
4.2 地球化学特征 | 第63-66页 |
4.2.1 主元素 | 第63-64页 |
4.2.2 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 | 第64-66页 |
4.3 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探讨 | 第66-69页 |
5 三塘湖盆地牛东区块火山岩储层特征 | 第69-87页 |
5.1 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 | 第69-71页 |
5.2 火山岩储层物性特征 | 第71-74页 |
5.2.1 孔隙度和渗透率 | 第71-72页 |
5.2.2 孔隙结构特征 | 第72-74页 |
5.3 火山岩储层的裂缝 | 第74-81页 |
5.3.1 火山岩裂缝类型分类 | 第74-75页 |
5.3.2 裂缝发育特征 | 第75-76页 |
5.3.3 火山岩裂缝发育影响因素 | 第76-81页 |
5.4 火山岩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分析 | 第81-87页 |
5.4.1 构造作用的影响 | 第81页 |
5.4.2 岩性的影响 | 第81页 |
5.4.3 成岩后作用分析 | 第81-87页 |
6 基于岩相的火山岩储层预测和评价 | 第87-92页 |
第二部分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岩浆活动及其对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影响 | 第92-147页 |
7 塔里木盆地火成岩发育特征 | 第92-100页 |
7.1 塔里木盆地构造背景与岩浆活动 | 第92-95页 |
7.2 塔里木盆地火成岩发育时代 | 第95页 |
7.2.1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岩浆岩形成期次 | 第95页 |
7.3 塔里木盆地火成岩分布特征 | 第95-100页 |
7.3.1 火山岩分布特征 | 第95-96页 |
7.3.2 侵入岩分布特征 | 第96-97页 |
7.3.3 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 | 第97-100页 |
8 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浆热液活动响应特征 | 第100-119页 |
8.1 碳酸盐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 第100-104页 |
8.2 碳酸盐岩储层岩浆热液作用响应特征 | 第104-119页 |
8.2.1 岩石矿物学特征 | 第104-108页 |
8.2.2 碳、氧同位素和锶同位素比值特征 | 第108-113页 |
8.2.3 稀土、微量元素特征 | 第113-116页 |
8.2.4 包裹体特征 | 第116-119页 |
9 塔里木盆地岩浆活动对油气储层的形成与改造机理 | 第119-147页 |
9.1 塔里木盆地侵入岩岩石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分析 | 第119-129页 |
9.1.1 岩相学特征 | 第119-120页 |
9.1.2 地球化学特征 | 第120-124页 |
9.1.3 样品和K-Ar 分析方法及年龄结果 | 第124-125页 |
9.1.4 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探讨 | 第125-129页 |
9.2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岩浆热液性质 | 第129-135页 |
9.2.1 分析方法和结果 | 第130-133页 |
9.2.2 岩浆及流体来源的探讨 | 第133-134页 |
9.2.3 二叠纪岩浆活动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 第134-135页 |
9.3 塔里木盆地侵入岩的热扩散机制 | 第135-144页 |
9.4 热液改造型储层的发育模式 | 第144-147页 |
第三部分 岩浆活动的储层地质意义 | 第147-152页 |
10 岩浆活动的储层地质意义 | 第147-152页 |
结论 | 第152-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71页 |
致谢 | 第171-172页 |
附录 | 第172-173页 |
附图 | 第173-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