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1-23页 |
1.1 隐蔽油气藏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1.1 隐蔽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地位 | 第11-12页 |
1.1.2 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技术难点与技术需求 | 第12-15页 |
1.1.3 隐蔽油气藏基本勘探思路与方法 | 第15-18页 |
1.2 相关研究与现状 | 第18-19页 |
1.3 存在问题与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 第20-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科学问题 | 第21页 |
1.5 主要工作量 | 第21页 |
1.6 创新成果 | 第21-23页 |
2 地震资料特殊处理 | 第23-28页 |
2.1 F-X 去噪、小波分频特殊处理原理简介 | 第23-25页 |
2.2 地震资料分频特殊处理效果对比 | 第25-28页 |
2.2.1 频谱有所拓宽,噪音得到压制 | 第25-26页 |
2.2.2 弱相位得到加强,复合波明显被分开 | 第26-28页 |
3 层位精细标定与测井曲线重构 | 第28-34页 |
3.1 层位精细标定 | 第28-32页 |
3.1.1 砂组级别的地震地质标定 | 第28-30页 |
3.1.2 单砂体的地震地质标定 | 第30-32页 |
3.2 测井曲线重构 | 第32-34页 |
3.2.1 原理 | 第32页 |
3.2.2 实现步骤 | 第32-34页 |
4 储层横向预测研究 | 第34-75页 |
4.1 构造-测井非线性反演技术 | 第34-37页 |
4.1.1 构造-测井非线性反演(Conseis 系统)基本原理 | 第34-36页 |
4.1.2 非线性约束反演算法的实现过程 | 第36-37页 |
4.2 储层反演成果 | 第37-56页 |
4.2.1 反演特征分析 | 第37-44页 |
4.2.2 连井反演剖面特征 | 第44-56页 |
4.3 储层预测 | 第56-72页 |
4.3.1 预测过程 | 第56页 |
4.3.2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56-72页 |
4.4 储层物性分析 | 第72-75页 |
4.4.1 储层物性预测方法 | 第72-73页 |
4.4.2 储层物性平面变化特征 | 第73-75页 |
5 储层沉积微相分析 | 第75-91页 |
5.1 沉积背景 | 第75页 |
5.2 单井沉积相分析 | 第75-84页 |
5.2.1 沉积岩石特征 | 第75-76页 |
5.2.2 沉积微相划分 | 第76-84页 |
5.3 沉积相平面分布 | 第84-90页 |
5.3.1 Ⅵ时间单元沉积相 | 第84页 |
5.3.2 Ⅴ时间单元平面沉积相 | 第84页 |
5.3.3 Ⅳ时间单元平面沉积相 | 第84页 |
5.3.4 Ⅲ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 | 第84-86页 |
5.3.5 Ⅵ4 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 | 第86页 |
5.3.6 Ⅵ3 时间单元平面沉积相 | 第86-88页 |
5.3.7 Ⅴ3 时间单元平面沉积相 | 第88页 |
5.3.8 Ⅳ7 时间单元平面沉积相 | 第88页 |
5.3.9 Ⅲ8 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 | 第88-90页 |
5.3.10 Ⅲ2 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 | 第90页 |
5.4 沉积模式分析 | 第90-91页 |
6 有利目标区的预测与目标优选 | 第91-116页 |
6.1 工作思路及原则 | 第91-97页 |
6.1.1 工作思路 | 第91-95页 |
6.1.2 工作原则 | 第95-97页 |
6.2 分小层目标预测 | 第97-108页 |
6.2.1 Ⅲ4 小层目标预测 | 第98-102页 |
6.2.2 Ⅳ3 小层目标预测 | 第102-103页 |
6.2.3 Ⅲ2 小层目标预测 | 第103-104页 |
6.2.4 Ⅲ1 小层目标预测 | 第104-105页 |
6.2.5 Ⅴ3 小层目标预测 | 第105页 |
6.2.6 Ⅵ3 小层目标预测 | 第105-107页 |
6.2.7 Ⅳ8 小层目标预测 | 第107页 |
6.2.8 Ⅴ11 小层目标预测 | 第107-108页 |
6.3 井位部署 | 第108-116页 |
6.3.1 部署思路与原则 | 第108-109页 |
6.3.2 井位设计 | 第109-116页 |
7 主要结论及认识 | 第116-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5页 |
附录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