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辽河滩海西部古近系储层特征和地层岩性圈闭评价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1-32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25页
        1.2.1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1-17页
        1.2.2 辽河坳陷储层与地层岩性油气藏研究现状第17-25页
    1.3 辽河坳陷储层与地层岩性油气藏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5-26页
    1.4 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第26-27页
        1.4.1 研究目标第26页
        1.4.2 研究主要内容第26-27页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第27-29页
    1.6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第29-30页
    1.7 主要创新点第30-32页
2 区域地质概况第32-42页
    2.1 古近系地层特征第33-36页
        2.1.1 沙河街组地层特征第33-35页
        2.1.2 东营组地层特征第35-36页
    2.2 区域构造特征第36-42页
        2.2.1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第36-37页
        2.2.2 区域断裂特征第37-42页
3 古近系储层基本特征第42-56页
    3.1 储层基本特征第42-53页
        3.1.1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42-44页
        3.1.2 储集物性特征第44-48页
        3.1.3 储层成岩作用特征第48-53页
    3.2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第53-56页
4 储层沉积特征第56-78页
    4.1 沉积相的主要类型及特征第56-73页
        4.1.1 不同沉积体系特征第56-68页
        4.1.2 钻井沉积相分析第68-73页
    4.2 沉积相的分布特征第73-78页
        4.2.1 沙河街组沉积相展布特征第73-76页
        4.2.2 东营组沉积相展布特征第76-78页
5 层序地层格架中储层发育特征第78-98页
    5.1 古近系层序地层系统第78-87页
        5.1.1 层序地层划分第78-81页
        5.1.2 层序划分方案第81-82页
        5.1.3 层序地层格架第82-87页
    5.2 层序格架中砂体发育规律第87-89页
        5.2.1 低位体系域第88页
        5.2.2 湖侵体系域第88页
        5.2.3 高位体系域第88-89页
    5.3 层序格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第89-98页
        5.3.1 层序格架对砂体展布的控制第90-93页
        5.3.2 层序格架对物性的控制第93-96页
        5.3.3 层序格架中砂体的分布规律第96-98页
6 滩海西部储层综合评价第98-107页
    6.1 储层评价标准第98-99页
    6.2 储层测井综合评价第99-103页
    6.3 重点区带储层平面展布第103-107页
        6.3.1 沙河街组(沙一段和沙二段)储层平面展布第103-105页
        6.3.2 东营组三段储层平面展第105-107页
7 地层岩性圈闭发育特征第107-139页
    7.1 地层岩性圈闭的类型与识别第107-114页
        7.1.1 地层岩性圈闭的三维地震识别第107-111页
        7.1.2 不同类型圈闭的平面展布第111-114页
    7.2 地层岩性圈闭发育的控制因素第114-118页
        7.2.1 不同类型坡折带对地层岩性圈闭发育的控制第114-117页
        7.2.2 不同沉积类型对地层岩性圈闭发育的控制第117-118页
    7.3 重点区带重点层段地层岩性圈闭评价第118-139页
        7.3.1 地球物理反演对地层岩性圈闭的预测和刻画第118-132页
        7.3.2 东三段不同类型圈闭评价第132-135页
        7.3.3 沙一-二段不同类型圈闭评价第135-139页
8 主要结论和认识第139-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0页
附录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扬子区晚侏罗世至新近纪层序地层格架与盆地充填演化
下一篇:新疆三塘湖和塔里木含油气盆地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及其储层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