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框架论文

钢筋混凝土掉层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第10-17页
        1.2.1 连续倒塌事件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研究方案及内容第17-18页
        1.3.1 研究方案第17页
        1.3.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2 拆除构件法及校验第18-30页
    2.1 结构抗连续倒塌的设计方法第18-21页
        2.1.1 概念设计法第18-19页
        2.1.2 拉结强度法第19-20页
        2.1.3 关键构件法第20页
        2.1.4 拆除构件法第20-21页
    2.2 拆除构件法的关键问题第21-23页
        2.2.1 失效构件拆除位置的选择第21页
        2.2.2 荷载组合第21-22页
        2.2.3 破坏准则第22-23页
    2.3 分析方法第23-26页
        2.3.1 线性静力分析第23-24页
        2.3.2 线性动力分析第24页
        2.3.3 非线性静力分析第24-25页
        2.3.4 非线性动力分析第25-26页
    2.4 拆除构件法的校验第26-28页
        2.4.1 校验试验简述第26-27页
        2.4.2 分析模型及结果对比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30页
3 掉层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0-62页
    3.1 引言第30-31页
    3.2 分析方法第31-33页
    3.3 掉层层数不同对掉层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第33-43页
        3.3.1 算例设计第33-35页
        3.3.2 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分析第35-38页
        3.3.3 分析结果第38-43页
    3.4 掉层跨数不同对掉层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第43-48页
        3.4.1 算例设计与分析第43-44页
        3.4.2 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分析第44页
        3.4.3 分析结果第44-48页
    3.5 上接地方式不同对掉层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第48-53页
        3.5.1 算例设计与分析第48-49页
        3.5.2 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分析第49-50页
        3.5.3 分析结果第50-53页
    3.6 烈度区不同对掉层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第53-58页
        3.6.1 算例设计与分析第53-54页
        3.6.2 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分析第54-55页
        3.6.3 分析结果第55-58页
    3.7 边坡失稳对掉层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第58-61页
        3.7.1 算例设计与分析第58-59页
        3.7.2 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分析第59-60页
        3.7.3 分析结果第60-61页
    3.8 本章小结第61-62页
4 提高掉层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措施第62-94页
    4.1 引言第62页
    4.2 增设柱间水平支撑第62-69页
        4.2.1 结构基本设计信息第62-63页
        4.2.2 支撑增设情况第63-64页
        4.2.3 各类结构有限元模型第64-66页
        4.2.4 分析结果第66-69页
    4.3 提高局部楼层梁配筋量第69-76页
        4.3.1 结构基本设计信息及算例设计思路第69-71页
        4.3.2 各类结构有限元模型第71-72页
        4.3.3 分析结果第72-76页
    4.4 掉层梁与边坡连接第76-86页
        4.4.1 掉层梁与边坡连接对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作用第76-80页
        4.4.2 掉层梁与边坡连接对不同层数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作用第80-86页
    4.5 各类措施对提高边坡失稳后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有效性分析第86-92页
        4.5.1 算例设计及分析第86-88页
        4.5.2 各类结构有限元模型第88-89页
        4.5.3 分析结果第89-92页
    4.6 设计建议第92-94页
5 结论与展望第94-96页
    5.1 主要结论第94-95页
    5.2 展望第95-96页
致谢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附录第102-121页
    A. 各类模型配筋表第102-117页
    B. 各类模型拆除柱顶内力表第117-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工神经网络预测阳极氧化TiO2/ZrO2纳米管参数
下一篇:力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