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导论第7-18页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与相关综述第7-11页
        1.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7-9页
        1.1.2 相关研究综述第9-11页
    1.2 基本概念释义第11-13页
        1.2.1 工程与工程教育第11-12页
        1.2.2 课程与课程体系第12页
        1.2.3 课程体系的要素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7页
        1.3.3 研究框架第17-18页
第二章 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18-26页
    2.1 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18-21页
        2.1.1 美国的工程教育第18-20页
        2.1.2 英国的工程教育第20-21页
    2.2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21-26页
        2.2.1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第21-23页
        2.2.2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第23-25页
        2.2.3 构建新型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设想第25-26页
第三章 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目标第26-48页
    3.1 课程体系目标与培养目标概述第26-29页
        3.1.1 课程体系目标与培养目标的内涵第26-27页
        3.1.2 培养目标确立的基本原则与一般方法第27-29页
    3.2 工程教育培养目标的相关研究第29-33页
        3.2.1 工程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分析第29-31页
        3.2.2 国际工程教育培养标准研究第31-33页
    3.3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大纲(EI-QAKC)的提出第33-48页
        3.3.1 大纲的基本框架第34-35页
        3.3.2 基于多维尺度分析(MDS)的大纲要素筛选第35-41页
        3.3.3 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的确立第41-44页
        3.3.4 大纲要素重要性分析第44-48页
第四章 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课程选择与组织第48-65页
    4.1 课程选择概述第48-52页
        4.1.1 课程选择的内涵第48-49页
        4.1.2 课程选择的原则第49-51页
        4.1.3 课程选择的步骤第51-52页
    4.2 课程组织概述第52-55页
        4.2.1 课程组织的概念第52页
        4.2.2 课程组织的向度第52-54页
        4.2.3 课程组织的原则第54-55页
    4.3 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重构第55-65页
        4.3.1 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第55-58页
        4.3.2 “并行工程”理论对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启示第58-60页
        4.3.3 工程教育综合化课程组织方法第60-62页
        4.3.4 基于“并行工程”理论的工程教育综合化课程框架(CE-ICFEE )第62-65页
第五章 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评价与优化第65-86页
    5.1 课程体系评价概述第65-67页
        5.1.1 课程评价及课程体系评价的内涵第65-66页
        5.1.2 课程体系评价的主要步骤第66-67页
    5.2 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评价与优化第67-74页
        5.2.1 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优化控制模型(OCM-EEC)的构建第67-69页
        5.2.2 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交互影响分析第69-72页
        5.2.3 基于交互影响分析的课程优化第72-74页
    5.3 评价与优化实例第74-86页
        5.3.1 T 大学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介绍第74-76页
        5.3.2 交互影响分析过程第76-79页
        5.3.3 基于交互影响分析结果的优化建议第79-83页
        5.3.4 基于 CE-ICFEE 课程框架的进一步优化建议第83-86页
总结与展望第86-88页
    一、本文的创新点第86-87页
    二、未来研究展望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1-92页
附录第92-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筋混凝土宽肢异形柱受剪承载力试验及理论研究
下一篇:基于超效率和交叉效率的区间DEA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