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输配电技术论文--输电制度论文--直流制输电论文

直流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的微观物理过程及离子流场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25页
    1.1 课题的学术和实用意义第9-11页
        1.1.1 发展超特高压输电的必然性第9页
        1.1.2 超特高压直流输电的优势第9页
        1.1.3 直流输电线路电晕效应的特殊性第9-10页
        1.1.4 直流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的微观物理过程和离子流场的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22页
        1.2.1 电晕放电基本理论第11-14页
        1.2.2 电晕放电微观物理过程研究第14-19页
        1.2.3 直流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的离子流场求解方法第19-22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25页
2 直流电晕放电微观特性的混合数值模型研究第25-49页
    2.1 引言第25-26页
    2.2 电晕放电混合数值模型控制方程第26-29页
    2.3 电晕放电微观过程的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描述第29-31页
    2.4 求解 Boltzmann 方程获取电晕放电微观输运参数第31-37页
        2.4.1 电子分布函数的两项近似第32页
        2.4.2 电子增殖过程第32-33页
        2.4.3 碰撞项第33-34页
        2.4.4 电子能量分布函数(EEDF)第34-37页
    2.5 边界条件及关键输运参数第37-41页
        2.5.1 边界条件第37-39页
        2.5.2 关键输运参数第39-41页
    2.6 模型的计算实现第41-43页
        2.6.1 网格的剖分第41-42页
        2.6.2 计算实现第42-43页
    2.7 混合数值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第43-47页
        2.7.1 试验介绍第43-45页
        2.7.2 电晕放电电流的计算和试验结果分析第45-47页
    2.8 小结第47-49页
3 直流电晕放电微观物理过程研究第49-71页
    3.1 引言第49-50页
    3.2 负电晕放电微观过程中的电子特性第50-54页
        3.2.1 负电晕放电电流的重复机制第50页
        3.2.2 平均电子能量分布规律第50-51页
        3.2.3 电子密度分布规律第51-53页
        3.2.4 电子的产生和消散特性第53-54页
    3.3 正电晕放电微观过程中的重粒子特性第54-63页
        3.3.1 正电晕放电电流的重复机制第54-56页
        3.3.2 净空间空间电荷密度发展规律第56-58页
        3.3.3 等离子体化学速率分布规律第58-60页
        3.3.4 不同放电阶段的重粒子特性第60-63页
    3.4 离子流场在单次脉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第63-64页
    3.5 环境因素对电晕放电微观过程的影响第64-68页
        3.5.1 压强对平均电子能量分布的影响第64-66页
        3.5.2 温度对平均电子能量分布的影响第66-68页
    3.6 小结第68-71页
4 直流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的离子流场分析第71-87页
    4.1 引言第71页
    4.2 基于上流有限元法的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计算模型第71-79页
        4.2.1 基本方程和基本假设第71-73页
        4.2.2 基于上流有限元的离子流场计算过程第73-76页
        4.2.3 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第76-78页
        4.2.4 模型验证第78-79页
    4.3 直流输电线路结构对离子流场的影响第79-81页
    4.4 相对空气密度对离子流场的影响第81-85页
        4.4.1 环境因素的相对空气密度表征第81-82页
        4.4.2 相对空气密度对离子流场的影响机制第82页
        4.4.3 相对空气密度对输电线路离子流场的影响分析 1第82-83页
        4.4.4 相对空气密度对输电线路离子的流场影响分析 2第83-85页
    4.5 小结第85-87页
5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5.1 结论第87-88页
    5.2 展望第88-89页
致谢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5页
附录第105-106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主要论文目录:第105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负责或参研的主要科研项目:第105-106页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伏时空概率模型及其在电力系统概率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性能计算机中互连网络的可靠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