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中职生日常情绪调节状况及其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23页
    1.1 情绪调节第13-15页
        1.1.1 情绪调节的界定第13页
        1.1.2 情绪调节的测量第13-14页
        1.1.3 情绪调节研究的进展与不足之处第14-15页
    1.2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C)第15-20页
        1.2.1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C)概述第15页
        1.2.2 SFBC的基本技术第15-18页
        1.2.3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C)的基本流程第18-19页
        1.2.4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C)在国内外的应用第19-20页
    1.3 焦点解决团体咨询(SFGC)第20-23页
        1.3.1 焦点解决团体咨询概述第20页
        1.3.2 国内外焦点解决团体咨询的应用研究第20-23页
2 问题提出、研究意义与假设第23-25页
    2.1 问题提出第23页
    2.2 研究意义第23-24页
        2.2.1 理论意义第23页
        2.2.2 实践意义第23-24页
    2.3 研究假设第24-25页
3 研究一:中职生情绪调节状况调查第25-39页
    3.1 研究目的第25页
    3.2 研究对象第25页
    3.3 研究工具第25-26页
    3.4 施测与处理第26页
    3.5 研究结果第26-35页
        3.5.1 中职生情绪调节总体情况第26页
        3.5.2 不同性别的中职生日常情绪调节情况的差异检验第26-28页
        3.5.3 不同年级中职生情绪调节情况的差异检验第28-31页
        3.5.4 文理科中职生情绪调节情况的差异检验第31-33页
        3.5.5 是否班干在中职生情绪调节情况上的差异检验第33-34页
        3.5.6 是否独生子女在中职生情绪调节情况上的差异检验第34-35页
    3.6 讨论第35-39页
4 研究二: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干预研究第39-55页
    4.1 研究目的第39页
    4.2 研究对象第39页
    4.3 研究工具第39页
    4.4 团体辅导方案第39-45页
        4.4.1 团体辅导方案的理念第40-41页
        4.4.2 团体辅导方案的框架第41页
        4.4.3 团体辅导方案的理论依据第41-42页
        4.4.4 团体辅导方案的主要内容第42-45页
    4.5 研究程序第45页
    4.6 研究结果第45-49页
        4.6.1 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的情绪调节情况第45-46页
        4.6.2 实验组前、后测情绪调节情况的对比第46-47页
        4.6.3 对照组前后测青少年情绪调节情况对比第47-48页
        4.6.4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青少年情绪调节情况比较第48-49页
    4.7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效果分析第49-55页
        4.7.1 分析目的第49页
        4.7.2 分析方法第49页
        4.7.3 团体辅导之前成员情绪调节状况第49-50页
        4.7.4 团体辅导结束后成员情绪调节状况第50页
        4.7.5 取得干预效果的原因分析第50-55页
5 结果总讨论第55-57页
    5.1 两项研究的相关性第55页
    5.2 创新之处第55页
    5.3 不足之处第55-57页
6 结论第57-59页
7 教育建议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一 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问卷第65-69页
附录二 团体反馈表第69-71页
附录三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方案第71-75页
附录四 焦点解决团体活动方案具体内容第75-83页
附录五 焦点团体八次活动的总结与反思第83-89页
后记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道德价值观问卷编制及现状研究
下一篇:新闻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