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I及MAC混合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传感器监测项目优化 | 第10-12页 |
1.2.2 传感器数量优化 | 第12页 |
1.2.3 传感器位置优化 | 第12-17页 |
1.3 本文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及改进 | 第19-34页 |
2.1 优化布置准则 | 第19-20页 |
2.1.1 模态保证准则 | 第19页 |
2.1.2 最小均方差准则 | 第19-20页 |
2.2 传感器优化布置主流算法 | 第20-28页 |
2.2.1 有效独立法(EI 法) | 第20-23页 |
2.2.2 逐步消减法 | 第23-24页 |
2.2.3 逐步累计法 | 第24-26页 |
2.2.4 EI 及 MAC 混合算法 | 第26-28页 |
2.3 2 种新的混合算法 | 第28-31页 |
2.3.1 基于 EI 的逐步消减法 | 第29-30页 |
2.3.2 基于 EI 的逐步累积法 | 第30-31页 |
2.4 模态参数的识别 | 第31-33页 |
2.4.1 NExT/ERA 方法 | 第32页 |
2.4.2 振型扩阶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传感器优化布置工具箱的开发 | 第34-45页 |
3.1 软件平台的选取 | 第34页 |
3.2 软件开发流程及功能介绍 | 第34-36页 |
3.3 工具箱设计原则 | 第36页 |
3.4 工具箱的设计过程 | 第36-37页 |
3.5 输出结果功能 | 第37页 |
3.6 GUI 主界面 | 第37-39页 |
3.7 工具箱的操作 | 第39-40页 |
3.8 程序正确性验证 | 第40-43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传感器优化布置实例 | 第45-66页 |
4.1 苏通大桥辅航道桥传感器优化布置 | 第45-56页 |
4.1.1 模态分析 | 第45-46页 |
4.1.2 传感器优化布置 | 第46-51页 |
4.1.3 传感器数量优化 | 第51-53页 |
4.1.4 桥梁模态参数的识别 | 第53-54页 |
4.1.5 模态参数识别效果评价 | 第54-56页 |
4.2 里底水电站移民桥传感器优化布置 | 第56-65页 |
4.2.1 模态分析 | 第57页 |
4.2.2 传感器优化布置 | 第57-61页 |
4.2.3 传感器数量优化 | 第61-62页 |
4.2.4 桥梁模态参数的识别 | 第62-64页 |
4.2.5 模态参数识别效果评价 | 第64-6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损伤后传感器测点振型识别效果研究 | 第66-73页 |
5.1 苏通大桥辅航道桥 | 第66-69页 |
5.1.1 损伤工况的选定 | 第66-67页 |
5.1.2 损伤工况条件下结构模态参数变化情况 | 第67-68页 |
5.1.3 损伤后传感器优化布置 | 第68-69页 |
5.2 里底水电站移民桥 | 第69-72页 |
5.2.1 损伤工况的选定 | 第69页 |
5.2.2 损伤工况条件下结构模态参数变化情况 | 第69-71页 |
5.2.3 损伤后传感器优化布置 | 第71-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