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添加剂对AZ31表面化学镀Ni-P膜性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化学镀的定义第11页
        1.1.1 化学镀的优点第11页
    1.2 化学镀液的组成及作用第11-13页
    1.3 化学镀 Ni-P 合金机理第13-14页
        1.3.1 原子氢理论第14页
    1.4 化学镀镍应用前景第14-15页
        1.4.1 镁合金表面化学沉积 Ni-P 合金膜的应用第15页
        1.4.2 化学沉积 Ni-P 合金膜层在钢铁表面的应用第15页
        1.4.3 化学沉积 Ni-P 合金膜层在铝及铝合金基体表面的应用第15页
    1.5 化学镀 Ni-P 在镁合金表面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6 实验课题研究背景及内容第16-19页
        1.6.1 实验课题研究背景现状第16-17页
        1.6.2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19-27页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19-20页
        2.1.1 基体材料第19页
        2.1.2 实验设备第19页
        2.1.3 实验药剂第19-20页
    2.2 化学镀工艺规范及镀液成分第20-22页
        2.2.1 化学镀工艺规范第20页
        2.2.2 机械打磨第20-21页
        2.2.3 超声波清洗及碱洗除油第21页
        2.2.4 一步酸洗活化第21-22页
    2.3 化学镀溶液成分及工艺第22-23页
        2.3.1 镀液的配制第22页
        2.3.2 化学镀配方及工艺参数第22-23页
    2.4 镀层性能检测第23-27页
        2.4.1 镀层形貌的检测第23-24页
        2.4.2 镀层物相的测定第24页
        2.4.3 镀层耐蚀性测试第24页
        2.4.4 镀层显微硬度测量第24页
        2.4.5 镀层耐磨性测试第24-27页
第三章 糖精钠对化学镀 Ni-P 膜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第27-41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7-40页
        3.2.1 试样的表面形貌第27-29页
        3.2.2 Ni-P 膜层截面及 EDS 分析第29-32页
        3.2.3 腐蚀性能的研究第32-34页
        3.2.4 糖精钠对 Ni-P 膜层机理的影响第34-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Ni-P 合金层干摩擦磨损行为的研究第41-55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1-48页
        4.2.1 Ni-P 合金层的显微硬度与糖精钠浓度的关系第41-42页
        4.2.2 GCrl5 球摩擦副与 Ni-P 合金层滑动摩擦系数随时间的变化第42-44页
        4.2.3 GCrl5 球摩擦副与 Ni-P 膜合金层干摩擦的磨痕形貌第44-46页
        4.2.4 Ni-P 膜层磨痕形貌放大的 SEM 图及 EDS 分析第46-47页
        4.2.5 磨损失重第47-48页
    4.3 Al_2O_3球摩擦副与 Ni-P 合金层滑动摩擦系数随时间的变化第48-54页
        4.3.1 Al_2O_3球摩擦副与 Ni-P 膜合金层干摩擦的磨痕形貌第50-51页
        4.3.2 Ni-P 膜层磨痕形貌放大的 SEM 图及 EDS 分析第51-53页
        4.3.3 磨损失重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聚乙烯吡咯烷酮辅助化学镀 Ni-P 膜层的结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5-63页
    5.1 前言第55-56页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6-62页
        5.2.1 不同浓度 PVP 对镀层成分的影响第56页
        5.2.2 不同浓度 PVP 溶液对 Ni-P 镀层形貌及表面成分的影响第56-58页
        5.2.3 不同 PVP 浓度对 Ni-P 膜层截面的影响第58-59页
        5.2.4 PVP 的浓度与镀膜速率的关系第59-60页
        5.2.5 极化曲线测试第60-61页
        5.2.6 EIS 分析第61-62页
    5.3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致谢第71-7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与商品化杀菌剂结合模式研究
下一篇:班级团队管理研究--基于H学校809班实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