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非物质文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融合--蒙汉文明之漫瀚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对象及缘起第9页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第9-10页
    1.3 文献综述第10-11页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1-13页
第2章 漫瀚调概述第13-23页
    2.1 漫瀚调简况第13-14页
    2.2 漫瀚调的背景来源第14-21页
        2.2.1 生态环境第14-16页
        2.2.2 文化汲取背景第16-18页
        2.2.3 走西口第18-21页
    2.3 漫瀚调称谓的流变第21-23页
第3章 蒙汉民族文化交融及地方音乐比较分析第23-31页
    3.1 蒙汉文化语言风俗认同第23-24页
    3.2 蒙汉民间艺术认知共性第24-25页
    3.3 蒙汉地方音乐基因比较第25-31页
        3.3.1 与汉族陕晋民歌基因比较第26-28页
        3.3.2 与纯蒙古族民歌基因比较第28-30页
        3.3.3 与“弟兄”剧种“二人台”比较第30-31页
第4章 漫瀚调音乐形态研究第31-47页
    4.1 漫瀚调唱词第31-37页
        4.1.1 赋比兴的运用第31-33页
        4.1.2 尾缀衬词及句中叠词第33-34页
        4.1.3 方言第34-35页
        4.1.4 “风搅雪”的结合第35-37页
    4.2 漫瀚调曲式与调式第37-39页
    4.3 漫瀚调内容及旋律第39-43页
    4.4 漫瀚调腔体及演唱特征第43-44页
    4.5 伴奏织体及乐器第44-47页
第5章 漫瀚调音乐性格特点和社会功能第47-50页
    5.1 漫瀚调的音响形态第47页
    5.2 漫瀚调的物化形态第47-48页
    5.3 漫瀚调的美学特征第48-50页
第6章 漫瀚调的活态传承及培养保护第50-57页
    6.1 漫瀚调的活态艺术第50-53页
        6.1.1 漫瀚调的里程碑第50-52页
        6.1.2 漫瀚调的改革第52-53页
        6.1.3 漫瀚调的新世纪第53页
    6.2 漫瀚调的培养及保护意义第53-57页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风热闭肺证及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血中胆红素对单核细胞TLR4、NF-kB蛋白和IL-12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