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钢球表面缺陷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 钢球表面展开技术的研究 | 第17-19页 |
1.3.1 经纬展开法 | 第17-18页 |
1.3.2 摩擦式展开法 | 第18页 |
1.3.3 子午线展开法 | 第18-19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钢球检测装置的结构设计 | 第21-34页 |
2.1 检测装置的基本要求及总体设计 | 第21-23页 |
2.1.1 检测装置的基本要求 | 第21-22页 |
2.1.2 检测装置的总体设计 | 第22-23页 |
2.2 检测装置中展开机构的研究 | 第23-30页 |
2.2.1 钢球表面展开的数学模型 | 第23-26页 |
2.2.2 展开轮转速的计算 | 第26-28页 |
2.2.3 展开机构三轮相对位置关系的计算 | 第28-30页 |
2.3 检测装置各部分机构模型的建立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基于SolidWorks的关键零件参数化设计 | 第34-46页 |
3.1 钢球检测装置的参数化分析 | 第34-36页 |
3.2 关键零件的参数化设计 | 第36-43页 |
3.2.1 零件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第36-42页 |
3.2.2 零件自定义属性的添加 | 第42-43页 |
3.3 零件库建立及调用 | 第43-45页 |
3.3.1 零件库的建立 | 第43-44页 |
3.3.2 零件库的调用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钢球检测装置的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 | 第46-66页 |
4.1 检测装置模型的仿真条件设置 | 第46-52页 |
4.1.1 总体仿真流程 | 第46页 |
4.1.2 模型的属性设置 | 第46-47页 |
4.1.3 模型的约束设置 | 第47-52页 |
4.2 基于ADAMS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2-62页 |
4.2.1 钢球展开仿真验证 | 第52-54页 |
4.2.2 不同压紧力对钢球检测装置的影响 | 第54-57页 |
4.2.3 进球机构的仿真对比及优选 | 第57-60页 |
4.2.4 整个检测装置的运动仿真分析 | 第60-62页 |
4.3 物理实验台搭建及实验验证 | 第62-65页 |
4.3.1 展开机构物理实验台的搭建 | 第62-64页 |
4.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