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工程、林业机械论文--林业机械论文

树枝粉碎机切削刀片的仿生设计及试验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树枝粉碎机国内外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内发展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外的发展现状第14-15页
    1.3 仿生切削工具的现状第15-18页
        1.3.1 仿生学的定义第15-16页
        1.3.2 仿生学学科特点第16-17页
        1.3.3 仿生学与切削刀具第17-18页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21页
第2章 仿生刀片的设计与加工第21-33页
    2.1 仿生原型的选择第21-23页
    2.2 河狸的简介第23-25页
    2.3 仿生刀片的设计第25-28页
        2.3.1 普通刀片第26页
        2.3.2 仿生刀片第26-28页
    2.4 仿生刀片的加工第28-32页
        2.4.1 切削刀具材料的要求第28-29页
        2.4.2 常用的切削刀具材料第29-30页
        2.4.3 加工方法第30-32页
        2.4.4 热处理工艺第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切削刀片静力分析第33-47页
    3.1 树枝模型与强度理论第33-36页
        3.1.1 均质性假设第33页
        3.1.2 强度理论第33-36页
    3.2 切削力分析第36-39页
        3.2.1 前刀面对树枝的作用力第36-38页
        3.2.2 树枝的其它受力情况第38-39页
    3.3 ANSYS 简介第39-40页
    3.4 切削刀片的静力分析第40-44页
        3.4.1 单元类型与材料属性第40-41页
        3.4.2 网格划分第41-42页
        3.4.3 施加约束第42页
        3.4.4 施加载荷及求解第42-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7页
第4章 刀片切削性能试验第47-63页
    4.1 试验设备及仪器第47页
    4.2 相关性验证试验第47-54页
        4.2.1 试验因素第48页
        4.2.2 试验指标第48页
        4.2.3 方案编排第48-49页
        4.2.4 样件的制备第49-50页
        4.2.5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0-54页
            4.2.5.1 试验结果第51-52页
            4.2.5.2 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第52-54页
            4.2.5.3 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第54页
    4.3 切削性能对比性试验第54-61页
        4.3.1 试验安排第54-56页
        4.3.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6-61页
            4.3.2.1 试验 F-s 曲线曲线第56页
            4.3.2.2 最大切削阻力第56-58页
            4.3.2.3 平均切削阻力第58-59页
            4.3.2.4 切削功耗第59-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5章 树枝粉碎试验第63-87页
    5.1 试验设备及方法第63-66页
    5.2 试验安排第66-69页
        5.2.1 试验因素第66-67页
        5.2.2 试验方案第67-68页
        5.2.3 试验指标第68页
        5.2.4 试验样件第68-69页
    5.3 电阻应变片的粘贴第69-70页
        5.3.1 选片第69-70页
        5.3.2 测点表面处理第70页
        5.3.3 贴片第70页
    5.4 电阻应变片的接线第70-72页
    5.5 防潮处理第72页
    5.6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72-85页
        5.6.1 应变曲线的输出第72-73页
        5.6.2 最大应变分析第73-77页
        5.6.3 平均峰值应变分析第77-81页
        5.6.4 方差分析第81-84页
            5.6.4.1 因变量为最大应变时的方差分析第81-83页
            5.6.4.2 因变量为平均峰值应变时的方差分析第83-84页
        5.6.5 粉碎产物第84-85页
    5.7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7-91页
    6.1 主要结论第87-89页
    6.2 后续工作的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致谢第95-97页
导师及作者简介第97-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家电公司绿色工艺创新生态位态势评价及路径选择研究
下一篇:钢球表面缺陷检测装置的设计及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