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柴油机微粒生成机理及排放法规的发展 | 第13-18页 |
1.2.1 微粒粒度分布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微粒生成机理 | 第15页 |
1.2.3 柴油机排放法规的发展 | 第15-18页 |
1.3 燃料特性对微粒排放的影响 | 第18-19页 |
1.4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简介 | 第19-24页 |
1.4.1 微粒捕集器的技术要求 | 第19-20页 |
1.4.2 微粒捕集器过滤体材料和结构 | 第20-22页 |
1.4.3 微粒捕集器的再生 | 第22-23页 |
1.4.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5 论文主要工作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壁流式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内部流动模型及捕集机理 | 第26-36页 |
2.1 气固两相流动模型 | 第26-30页 |
2.1.1 连续介质模型 | 第26-28页 |
2.1.2 颗粒轨道模型 | 第28-29页 |
2.1.3 流体拟颗粒模型 | 第29-30页 |
2.2 多孔介质模型及捕集机理 | 第30-32页 |
2.2.1 多孔介质模型 | 第30-31页 |
2.2.2 DPF 对微粒的捕集机理 | 第31-32页 |
2.3 DPF 内的气固两相流的数学模型 | 第32-34页 |
2.3.1 过滤体外的气固两相流数学模型 | 第32-34页 |
2.3.2 过滤体内的气固两相流数学模型 | 第34页 |
2.4 离散相模型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微粒捕集器的二维及三维模型建立及流场流动分析 | 第36-60页 |
3.1 ANSYS FLUENT 软件仿真介绍 | 第36-37页 |
3.2 二维及三维结构模型及尺寸 | 第37-38页 |
3.3 边界条件设置 | 第38-39页 |
3.4 网格模型划分 | 第39-40页 |
3.5 二维模型流动性分析 | 第40-50页 |
3.5.1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0-47页 |
3.5.1.1 残差曲线 | 第40-41页 |
3.5.1.2 微粒捕集器内部的压力场分析 | 第41-42页 |
3.5.1.3 气相的速度场分析 | 第42-45页 |
3.5.1.4 颗粒相浓度场分析 | 第45-47页 |
3.5.2 壁面渗透率对气流均匀性的影响 | 第47-49页 |
3.5.3 孔道宽度对气流均匀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3.6 三维模型流动性分析 | 第50-55页 |
3.6.1 不同进气速度对气流均匀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3.6.2 不同扩张角对气流均匀性的影响 | 第53-55页 |
3.7 微粒沉积特性分析 | 第55-5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性能试验研究 | 第60-72页 |
4.1 试验设备 | 第60-62页 |
4.2 微粒捕集器对不同模态微粒的捕集特性研究 | 第62-70页 |
4.2.1 不同负荷下 DPF 的捕集特性研究 | 第62-64页 |
4.2.2 不同转速下 DPF 的捕集特性研究 | 第64-66页 |
4.3.3 不同主喷定时下 DPF 的捕集特性研究 | 第66-67页 |
4.3.4 使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时 DPF 的捕集特性研究 | 第67-7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未来工作展望 | 第72-76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作者简介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