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RTT的三维流线可视化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流线可视化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3-15页
        1.2.1 国外情况第13-14页
        1.2.2 国内情况第14-15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7页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页
        1.4.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1.5 系统环境第17-18页
        1.5.1 软硬件环境第17-18页
        1.5.2 模型及数据文件获取第18页
    1.6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2章 三维流线生成算法第19-32页
    2.1 数据预处理第19-20页
        2.1.1 流场数据结构第19-20页
        2.1.2 数据显示第20页
    2.2 三维流线可视化方法第20-28页
        2.2.1 点定位第22-24页
        2.2.2 速度矢量插值算法第24-25页
        2.2.3 流线积分方法第25-26页
        2.2.4 自适应步长的选取第26-28页
        2.2.5 流线生成终止条件第28页
    2.3 流线生成流程第28-30页
        2.3.1 流线生成算法步骤第28-29页
        2.3.2 流线数据存储第29页
        2.3.3 流线生成算法校验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三维流线的放置方法第32-44页
    3.1 基本过程第32-34页
        3.1.1 常用的流线放置方法第32-33页
        3.1.2 常用的流场特征提取方法第33-34页
    3.2 整个流场的种子点布置第34-36页
        3.2.1 流线放置步骤第34页
        3.2.2 流线放置策略第34-35页
        3.2.3 实验结果第35-36页
    3.3 局部流场种子点布置第36-43页
        3.3.1 局部流场流线放置步骤第36-37页
        3.3.2 局部流场临界点的判断与分类第37-38页
        3.3.3 局部流场种子点放置策略第38-42页
        3.3.4 实验结果第42-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RTT 数据文件接口问题第44-54页
    4.1 中间文件转换格式第44页
    4.2 IGES 格式文件的书写规范第44-48页
        4.2.1 ASCII 码文件格式第45-46页
        4.2.2 IGES 文件结构分析第46-48页
    4.3 IGES 数据文件输出算法第48-53页
        4.3.1 流线输出策略第48-49页
        4.3.2 子段的参数设置第49-50页
        4.3.3 输出算法第50-51页
        4.3.4 功能模块设计第51-52页
        4.3.5 算法检验第52-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RTT 中流线可视化效果的渲染方法第54-72页
    5.1 流线载体类型第54-57页
        5.1.1 圆管载体第55-56页
        5.1.2 有向平面载体第56-57页
    5.2 渲染因素第57-61页
        5.2.1 材质第57-58页
        5.2.2 透明度第58-59页
        5.2.3 光照和环境第59-60页
        5.2.4 颜色第60-61页
    5.3 渲染方案第61页
    5.4 最终效果展示第61-69页
        5.4.1 整个过程第61-64页
        5.4.2 整个三维流场可视化第64页
        5.4.3 后视镜局部流场第64-68页
        5.4.4 局部流场尾部第68-69页
        5.4.5 虚拟风洞系统第69页
    5.5 系统介绍第69-71页
    5.6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6.1 结论第72页
    6.2 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粒后处理器结构参数对柴油机超细微粒捕集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环状聚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制备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