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7页 |
1.1 上转换发光 | 第15-21页 |
1.1.1 上转换发光机制 | 第15-17页 |
1.1.2 影响上转换发光效率的因素 | 第17-21页 |
1.2 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 | 第21-25页 |
1.2.1 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的种类 | 第21-22页 |
1.2.2 NaREF_4纳米晶 | 第22-25页 |
1.2.2.1 立方相α-NaREF_4纳米晶 | 第23页 |
1.2.2.2 六角相β-NaREF_4纳米晶 | 第23-24页 |
1.2.2.3 α→β相转变的能量势垒 | 第24-25页 |
1.3 稀土上转换纳米晶的合成体系 | 第25-29页 |
1.3.1 油相超小上转换纳米晶 | 第26-28页 |
1.3.2 水相上转换纳米晶 | 第28-29页 |
1.4 外延生长核-壳上转换纳米材料 | 第29-30页 |
1.4.1 同质核-壳纳米材料 | 第29页 |
1.4.2 异质核-壳纳米材料 | 第29-30页 |
1.5 稀土上转换纳米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 第30-33页 |
1.5.1 免疫检测 | 第30-31页 |
1.5.2 细胞或活体成像 | 第31-32页 |
1.5.3 生物荧光编码 | 第32页 |
1.5.4 光动力学治疗(PDT) | 第32-33页 |
1.6 本论文的工作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33-37页 |
第二章 异质核-壳结构 NaLuF_4/NaYF_4:Yb~(3+),Er~(3+)与 NaYF_4/NaLuF_4:Yb~(3+),Er~(3+)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37-57页 |
2.1 引言 | 第37-38页 |
2.2 实验方法和表征手段 | 第38-41页 |
2.2.1 反应试剂 | 第38页 |
2.2.2 制备立方相 NaYF_4和 NaLuF_4纳米晶核 | 第38-39页 |
2.2.3 制备异质核-壳结构 NaYF_4/NaLuF_4:Yb,Er 和 NaLuF_4/NaYF_4:Yb,Er纳米粒子 | 第39页 |
2.2.4 表征方法 | 第39-4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5页 |
2.3.1 异质核诱导法的生长机理 | 第41-42页 |
2.3.2 样品的结构表征 | 第42-47页 |
2.3.2.1 异质核-壳 NaLuF_4/NaYF_4:Yb,Er 纳米颗粒 | 第42-43页 |
2.3.2.2 同质核-壳 NaYF_4/NaYF_4:Yb,Er 纳米颗粒 | 第43-44页 |
2.3.2.3 异质核-壳 NaYF_4/NaLuF_4:Yb,Er 纳米颗粒 | 第44-45页 |
2.3.2.4 同质核-壳 NaLuF_4/NaLuF_4:Yb,Er 纳米颗粒 | 第45-46页 |
2.3.2.5 两种异质核-壳纳米颗粒的对比 | 第46-47页 |
2.3.3 样品的形貌表征 | 第47-51页 |
2.3.3.1 两种异质核-壳纳米颗粒对比 | 第47-48页 |
2.3.3.2 异质核-壳 NaLuF_4/NaYF_4:Yb,Er 纳米颗粒 | 第48-50页 |
2.3.3.3 异质核-壳 NaYF_4/NaLuF_4:Yb,Er 纳米颗粒 | 第50-51页 |
2.3.4 样品的元素分析 | 第51-52页 |
2.3.4.1 异质核-壳 NaLuF_4/NaYF_4:Yb,Er 纳米颗粒 | 第51-52页 |
2.3.4.2 异质核-壳 NaYF_4/NaLuF_4:Yb,Er 纳米颗粒 | 第52页 |
2.3.5 样品的元素分布 | 第52-54页 |
2.3.6 样品发光性质的研究 | 第54页 |
2.3.7 样品的低激发阈值 | 第54-5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异质核诱导法制备 NaGdF_4/NaYF_4:Yb~(3+),Er~(3+)异质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颗粒 | 第57-69页 |
3.1 引言 | 第57-58页 |
3.2 实验方法和表征手段 | 第58-59页 |
3.2.1 反应试剂 | 第58页 |
3.2.2 制备 NaGdF_4纳米晶核 | 第58-59页 |
3.2.3 制备异质核-壳结构 NaGdF_4/NaYF_4:Yb,Er 纳米粒子 | 第59页 |
3.2.4 表征手段 | 第5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7页 |
3.3.1 样品的结构表征 | 第60-62页 |
3.3.1.1 异质核-壳 NaGdF_4/NaYF_4:Yb,Er 上转换纳米晶 | 第60-61页 |
3.3.1.2 非核诱导的 NaYF_4:Yb,Er 上转换纳米晶 | 第61-62页 |
3.3.2 样品的形貌表征 | 第62-64页 |
3.3.3 样品的元素分析 | 第64页 |
3.3.4 样品的元素分布 | 第64-65页 |
3.3.5 样品发光性质的研究 | 第65-66页 |
3.3.6 样品的发光动力学研究 | 第66-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用于生物荧光编码的双模发光复合纳米颗粒 | 第69-83页 |
4.1 引言 | 第69-70页 |
4.2 实验方法和表征手段 | 第70-71页 |
4.2.1 反应试剂 | 第70页 |
4.2.2 制备异质壳核 NaYF_4/NaLuF_4上转换纳米颗粒 | 第70-71页 |
4.2.3 制备下转换稀土配合物 | 第71页 |
4.2.3.1 铕β-二酮邻菲罗林(Eu(DBM)3phen) | 第71页 |
4.2.3.2 铽水杨酸(Tb(SA)_3) | 第71页 |
4.2.4 制备双模发光复合纳米颗粒 | 第71页 |
4.2.5 表征手段 | 第7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1-80页 |
4.3.1 双模发光纳米颗粒示意图 | 第71-73页 |
4.3.2 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73-74页 |
4.3.3 样品表面基团的表征 | 第74-75页 |
4.3.4 样品的双模发光性质的表征 | 第75-76页 |
4.3.5 多色上转换发光编码 | 第76-79页 |
4.3.6 双模多色发光编码 | 第79-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3页 |
第五章 通过同质包覆提高β-NaYF_4:Yb~(3+), Tm~(3+)的高阶上转换发光 | 第83-93页 |
5.1 引言 | 第83-84页 |
5.2 实验方法和表征手段 | 第84-86页 |
5.2.1 反应试剂 | 第84页 |
5.2.2 制备 NaYF_4:Yb~(3+), Tm~(3+)核纳米晶 | 第84-85页 |
5.2.3 制备 NaYF_4:Yb,Tm/x mmol NaYF_4(x=0.1,0.5,1)纳米晶体 | 第85页 |
5.2.4 表征手段 | 第85-8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6-92页 |
5.3.1 样品结构的表征 | 第86-87页 |
5.3.2 样品形貌的表征 | 第87-88页 |
5.3.3 Yb~(3+)和 Tm~(3+)之间的能量传递 | 第88-89页 |
5.3.4 高阶上转换发光的增强 | 第89-91页 |
5.3.5 样品的动力学发光 | 第91-9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7页 |
6.1 结论 | 第93-95页 |
6.2 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11页 |
作者简介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