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狩猎、野生动物驯养论文--各种野生动物驯养论文--观赏动物论文

圈养大熊猫食性转换期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符号说明第7-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18页
    1 大熊猫的研究概况第10-12页
        1.1 大熊猫成为珍惜濒危物种的原因第10-11页
        1.2 圈养大熊猫的状况及必要性第11页
        1.3 大熊猫种群的年龄结构第11页
        1.4 大熊猫的消化特点第11-12页
    2 大熊猫肠道细菌群落的研究第12-14页
        2.1 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第12-13页
        2.2 大熊猫肠道致病菌的研究第13页
        2.3 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概况第13-14页
    3 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14-17页
        3.1 ERIC-PCR(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CR)第15-16页
        3.2 16S rDNA-RFLP(16S rDNA-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第16-17页
    4 实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利用EILIC-PCR指纹图谱技术对食性转换期圈养大熊猫粪便样品的筛选第18-2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9-21页
        1.1 材料第19-20页
        1.2 实验方法第20-21页
    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1-25页
        2.1 食性转换期大熊猫粪便细菌总DNA的提取第21页
        2.2 食性转换期大熊猫肠道菌群的ERIC-PCR扩增图谱第21-23页
        2.3 食性转换期大熊猫肠道菌群ERIC-PCR图谱相似性及多样性分析第23-25页
    3 讨论第25-27页
        3.1 大熊猫肠道菌群在食性转换期的变化规律第25页
        3.2 食性转换期大熊猫肠道菌群ERIC-PCR图谱的多样性和优势度分析第25-26页
        3.3 食性转换期大熊猫粪便样品的筛选第26-27页
第三章 食性转换期圈养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分析第27-4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7-30页
        1.1 材料第27-28页
        1.2 实验方法第28-30页
    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0-39页
        2.1 食性转换期大熊猫粪便细菌总DNA的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第30-31页
        2.2 16S rRNA基因扩增产物的纯化回收第31-32页
        2.3 16S rDNA克隆文库的构建第32-33页
        2.4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的分型第33-35页
        2.5 食性转换期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组成第35-39页
    3 讨论第39-42页
        3.1 食性转换期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分析第39页
        3.2 食性转换期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组成第39-42页
结论第42-4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51页
致谢第51-52页
附录第52-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短梗五加果花色苷的制备及其在可食性油墨中的应用
下一篇:异质核诱导法制备稀土上转换纳米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