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本研究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 第9-1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动态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0-14页 |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五四科学主义思潮的冲击及道教的回应 | 第14-18页 |
第一节 五四科学主义思潮对道教的批判 | 第14-16页 |
第二节 道教的回应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陈撄宁仙学的科学化改造 | 第18-23页 |
第一节 科学思潮影响下陈撄宁仙学的实证性之路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陈撄宁对仙学的科学化改造 | 第19-21页 |
第三节 仙学与科学的地位问题 | 第21-23页 |
第三章 陈撄宁仙学思想内丹修炼的科学化 | 第23-28页 |
第一节 内丹修炼上的科学化 | 第23-26页 |
一、内炼药物及药物来源都有清晰的解释 | 第23-24页 |
二、在清修和双修上多所阐论 | 第24-25页 |
三、提出灵活的小大周天论 | 第25-26页 |
四、科学准确地揭示了“踵息”的意思 | 第26页 |
第二节 陈撄宁仙学科学化与生命科学的联系 | 第26-28页 |
第四章 陈撄宁实证仙学的推广及其影响 | 第28-34页 |
第一节 科学实证仙学的推广 | 第28-31页 |
一、《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中仙学科学实证的推广 | 第28-29页 |
二、仙道学院 | 第29-30页 |
三、民间道教活动 | 第30-31页 |
第二节 陈撄宁仙学科学性对仙学的影响 | 第31-32页 |
第三节 陈撄宁仙学对道教发展的影响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