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阿凡达即时通讯系统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基于单一视图的3D人脸合成 | 第15-32页 |
2.1 模型选取 | 第16-18页 |
2.2 人脸特征点提取 | 第18-19页 |
2.2.1 人脸位置的定位 | 第18页 |
2.2.2 交互式提取人脸特征点 | 第18-19页 |
2.3 模型套嵌 | 第19-30页 |
2.3.1 姿态估测 | 第20-21页 |
2.3.2 全局校准 | 第21-23页 |
2.3.3 局部校准 | 第23-26页 |
2.3.4 边界校准 | 第26-30页 |
2.4 纹理映射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文本-可视语音合成引擎 | 第32-45页 |
3.1 文本语音合成 | 第33-35页 |
3.1.1 文本分析 | 第33-34页 |
3.1.2 韵律分析 | 第34-35页 |
3.1.3 语音生成 | 第35页 |
3.2 共振峰合成 | 第35-37页 |
3.2.1 共振峰合成原理 | 第35页 |
3.2.2 共振峰合成数学模型 | 第35-37页 |
3.3 可视语音 | 第37-41页 |
3.3.1 基于音素的HMM模型 | 第39页 |
3.3.2 基于视位的HMM模型 | 第39-41页 |
3.4 MPEG-4人脸动画 | 第41-45页 |
3.4.1 MPEG-4人脸动画参数 | 第41-44页 |
3.4.2 FAP定义的视位参数 | 第44-45页 |
第四章 3D阿凡达即时通讯系统的开发 | 第45-56页 |
4.1 开发背景介绍 | 第45-50页 |
4.1.1 点对点连接 | 第45-46页 |
4.1.2 UDP通讯协议 | 第46-47页 |
4.1.3 多线程机制 | 第47-50页 |
4.2 客户端介绍 | 第50-52页 |
4.2.1 客户端登录模块 | 第50-51页 |
4.2.2 客户端对话模块 | 第51-52页 |
4.2.3 3D人脸个性化 | 第52页 |
4.3 服务器端界面介绍 | 第52-53页 |
4.4 本系统的使用说明 | 第53-56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6-58页 |
5.1 本文的工作 | 第56-57页 |
5.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1: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