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丹江口市家庭农场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选题的目的 | 第10-11页 |
1.2.2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的综述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家庭农场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1 家庭农场的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2.1.1 家庭农场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湖北省家庭农场认定标准 | 第15-16页 |
2.2 家庭农场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2.1 家庭承包经营理论 | 第16页 |
2.2.2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 第16-17页 |
2.2.3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章 丹江口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 第18-22页 |
3.1 丹江口市家庭农场的总体数量和规模 | 第18-19页 |
3.1.1 数量和规模 | 第18页 |
3.1.2 区域分布 | 第18-19页 |
3.2 丹江口市家庭农场的经营结构 | 第19-21页 |
3.2.1 种植型家庭农场 | 第19页 |
3.2.2 养殖型家庭农场 | 第19-20页 |
3.2.3 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 | 第20页 |
3.2.4 农业休闲旅游型家庭农场 | 第20-21页 |
3.3 丹江口市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 | 第21-22页 |
3.3.1 总体效益 | 第21页 |
3.3.2 个体效益分析 | 第21-22页 |
第四章 丹江口市家庭农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2-28页 |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总体情况 | 第22页 |
4.2 丹江口市家庭农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2-28页 |
4.2.1 丹江口市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低 | 第23-25页 |
4.2.2 丹江口市家庭农场土地较为分散 | 第25-26页 |
4.2.3 丹江口市家庭农场收益不稳 | 第26-27页 |
4.2.4 丹江口市家庭农场组织化程度低 | 第27-28页 |
第五章 丹江口市家庭农场发展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 第28-43页 |
5.1 家庭因素 | 第28-30页 |
5.2 土地因素 | 第30-32页 |
5.2.1 土地制度 | 第30-31页 |
5.2.2 土地规模 | 第31-32页 |
5.3 政策因素 | 第32-34页 |
5.3.1 政策感知 | 第33页 |
5.3.2 政策扶持 | 第33-34页 |
5.4 科技因素 | 第34-36页 |
5.4.1 职业培训 | 第35页 |
5.4.2 技术推广 | 第35-36页 |
5.5 金融支持因素 | 第36-38页 |
5.5.1 农业保险 | 第37页 |
5.5.2 农业贷款 | 第37-38页 |
5.6 基础设施因素 | 第38-39页 |
5.7 社会化服务因素 | 第39-41页 |
5.8 行业组织因素 | 第41-43页 |
5.8.1 合作组织 | 第41-42页 |
5.8.2 龙头企业 | 第42-43页 |
第六章 相关对策建议 | 第43-46页 |
6.1 提高家庭农场主的整体素质 | 第43页 |
6.2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体系 | 第43-44页 |
6.3 健全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 第44页 |
6.4 加强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 | 第44页 |
6.5 健全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44-45页 |
6.6 加强对政府惠农扶持监管力度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丹江口市家庭农场调查问卷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