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1.1 淡水湖泊沉积物微生物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现状及生态意义 | 第10页 |
1.1.2 淡水湖泊沉积物微生物的作用 | 第10-11页 |
1.2 淡水湖泊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1 淡水湖泊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 | 第11页 |
1.2.2 淡水湖泊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对环境因素的响应 | 第11-12页 |
1.2.3 环境微生物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7页 |
1.3.1 鄱阳湖概况 | 第13-14页 |
1.3.2 选题依据 | 第14-15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3.5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鄱阳湖不同生境类型细菌群落结构、功能差异研究 | 第17-4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4页 |
2.1.1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17-18页 |
2.1.2 仪器及试剂 | 第18-20页 |
2.1.3 环境参数的测定 | 第20页 |
2.1.4 Illumina Mi Seq PE250高通量测序 | 第20-22页 |
2.1.5 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分析 | 第22-23页 |
2.1.6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7页 |
2.2.1 鄱阳湖不同生境类型表层沉积物环境因子含量特征 | 第24页 |
2.2.2 鄱阳湖不同生境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组成 | 第24-33页 |
2.2.3 鄱阳湖不同类型生境表层沉积物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 | 第33-34页 |
2.2.4 细菌群落组成与微生物功能代谢的关系 | 第34-37页 |
2.3 讨论 | 第37-39页 |
2.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鄱阳湖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组成的时空变化 | 第40-6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3.1.1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40页 |
3.1.2 环境参数的测定 | 第40页 |
3.1.3 16S rRNA基因荧光定量PCR(qPCR) | 第40-41页 |
3.1.4 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 | 第41-43页 |
3.1.5 数据分析 | 第4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3-63页 |
3.2.1 鄱阳湖表层沉积物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 | 第43-47页 |
3.2.2 鄱阳湖表层沉积物细菌丰度的时空变化 | 第47-49页 |
3.2.3 鄱阳湖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组成的时空变化 | 第49-59页 |
3.2.4 鄱阳湖沉积物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9-61页 |
3.2.5 功能预测 | 第61-63页 |
3.3 讨论 | 第63-66页 |
3.4 小结 | 第66-68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4.1 结论 | 第68-69页 |
4.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
项目支持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