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7页
    (一)问题提出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理论意义第10-11页
        2.现实意义第11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国内研究现状及评价第11-14页
        2.国外研究现状及评价第14页
    (四)研究思路第14-15页
    (五)创新之处第15-16页
    (六)研究方法第16-17页
        1.文献研究法第16页
        2.经验总结法第16页
        3.观察比较法第16-17页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概述第17-20页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相关概念界定第17-18页
        1.生活化教学第17页
        2.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第17-18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第18-20页
        1.多元智能理论第18页
        2.生活教育理论第18页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18-19页
        4.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第19-20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现状分析第20-27页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取得的成绩第20-21页
        1.教师方面第20页
        2.学生方面第20-21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第21-23页
        1.教学目标偏重知识目标第21-22页
        2.教学内容疏离学生实际生活第22页
        3.教学方法主要依赖理论灌输第22-23页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问题的成因第23-27页
        1.实施生活化教学素养的欠缺第23-25页
        2.缺乏客观全面的教学评价制度第25-26页
        3.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硬件制约第26-27页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原则第27-33页
    (一)主体性原则第27-28页
    (二)实践性原则第28-29页
    (三)互动性原则第29-30页
    (四)阶段性原则第30-31页
    (五)开放性原则第31-33页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第33-46页
    (一)以生活化的教学视野确立综合性教学目标第33-36页
        1.教学目标与生活目标相结合第33-34页
        2.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第34-36页
    (二)以生活化的教学素材补充教材内容第36-38页
        1.将学生生活中的相关典型内容融入教材第36-37页
        2.编写配套乡土教材第37-38页
    (三)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第38-43页
        1.课程导入生活化第38-40页
        2.情境创设生活化第40-41页
        3.问题设计生活化第41-42页
        4.课后练习生活化第42-43页
    (四)以生活化的教学空间巩固和拓展教学效果第43-46页
        1.在课外实践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第43-44页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第44页
        3.在互相帮助中培育和加深同学间的情感第44-46页
五、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效果的评价第46-49页
    (一)评价标准全方位第46页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第46-47页
    (三)评价方法多样化第47-49页
六、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保障第49-52页
    (一)学校方面第49-50页
    (二)家庭方面第50页
    (三)社会方面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心素养视域下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的策略研究--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为例
下一篇:显性与语篇语法教学的整合研究--以高中虚拟语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