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自我损耗与他人态度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1-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23页
    2.1 攻击行为定义第12-13页
    2.2 攻击行为理论第13-14页
    2.3 体育运动中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第14-16页
        2.3.1 个人因素第14-15页
        2.3.2 情境因素第15页
        2.3.3 生理因素第15-16页
    2.4 攻击行为的实验室测量第16-17页
        2.4.1 竞争性反应时任务第16页
        2.4.2 辣酱分配法第16页
        2.4.3 冷水范式第16-17页
        2.4.4 消极候选人评分第17页
        2.4.5 其他实验范式第17页
    2.5 自我控制、自我损耗第17-21页
        2.5.1 自我控制与自我损耗定义第17-18页
        2.5.2 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第18-19页
        2.5.3 自我控制的测量第19-20页
        2.5.4 自我控制与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第20-21页
    2.6 他人态度第21-23页
3 问题提出第23-26页
    3.1 研究切入点第23-24页
    3.2 研究目的第24-25页
    3.3 研究假设第25页
    3.4 研究意义第25-26页
        3.4.1 理论意义第25页
        3.4.2 实践意义第25-26页
4 研究一: 在认知任务中,自我损耗与他人态度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第26-37页
    4.1 预研究一第26-29页
        4.1.1 研究目的第26页
        4.1.2 研究方法第26-28页
        4.1.3 结果第28页
        4.1.4 讨论第28-29页
    4.2 预研究二第29-31页
        4.2.1 研究目的第29页
        4.2.2 研究方法第29-30页
        4.2.3 结果第30-31页
        4.2.4 讨论第31页
    4.3 正式研究第31-35页
        4.3.1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31页
        4.3.2 研究方法第31-33页
        4.3.3 结果第33-35页
    4.4 讨论第35-37页
5 研究二: 在身体活动任务中,他人态度与不同损耗强度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第37-47页
    5.1 预研究第37-40页
        5.1.1 研究目的第37页
        5.1.2 研究方法第37-39页
        5.1.3 结果第39-40页
        5.1.4 讨论第40页
    5.2 正式研究第40-47页
        5.2.1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40-41页
        5.2.2 研究方法第41-43页
        5.2.3 结果第43-44页
        5.2.4 讨论第44-47页
6 总讨论第47-53页
    6.1 自我损耗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第48-49页
    6.2 他人态度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第49-50页
    6.3 研究创新点第50页
    6.4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50-53页
        6.4.1 研究局限与不足第50-52页
        6.4.2 研究展望第52-53页
7 结论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2页
附录A第62-63页
附录B第63-64页
附录C第64-65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客体特征间关系对多目标追踪的影响
下一篇:青少年运动员能力需求阻滞后能力需求恢复过程的产生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