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喷淋塔流场均匀性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除雾器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脱硫塔内部流场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2.1 控制方程 | 第19-24页 |
2.1.1 基本控制方程 | 第19-20页 |
2.1.2 湍流模型 | 第20-22页 |
2.1.3 壁面函数 | 第22-23页 |
2.1.4 离散项模型(DPM) | 第23页 |
2.1.5 多孔跃升模型 | 第23-24页 |
2.2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4-29页 |
2.2.1 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24-25页 |
2.2.2 计算区域的离散(网格划分) | 第25-26页 |
2.2.3 求解算法 | 第26-27页 |
2.2.4 亚松弛因子 | 第27页 |
2.2.5 计算的收敛 | 第27-29页 |
3 除雾器阻力特性模拟研究 | 第29-39页 |
3.1 计算模型设置 | 第29-34页 |
3.1.1 基本假设 | 第29-30页 |
3.1.2 模型和算法选择 | 第30-31页 |
3.1.3 模型结构和网格划分 | 第31-33页 |
3.1.4 边界条件 | 第33-34页 |
3.2 模型验证 | 第34页 |
3.3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3.3.1 除雾器阻力特性研究 | 第35-37页 |
3.3.2 除雾器速度压降曲线拟合 | 第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脱硫塔内部流场实验研究 | 第39-51页 |
4.1 实验台设计理论依据 | 第39-41页 |
4.2 实验系统简介 | 第41-44页 |
4.3 误差分析和数据修正 | 第44-45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45-51页 |
4.4.1 脱硫塔空塔流场 | 第45-46页 |
4.4.2 除雾器对流场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3 喷淋浆液对脱硫塔流场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4 实验结果对比 | 第48-51页 |
5 脱硫塔内部流场模拟研究 | 第51-83页 |
5.1 计算模型设置 | 第51-59页 |
5.1.1 基本假设 | 第51-52页 |
5.1.2 模型和算法选择 | 第52-54页 |
5.1.3 模型结构和网格划分 | 第54-59页 |
5.1.4 边界条件 | 第59页 |
5.2 模型验证 | 第59-62页 |
5.2.1 空塔结果对比 | 第60页 |
5.2.2 单加除雾器结果对比 | 第60-61页 |
5.2.3 增加除雾器和喷淋后结果对比 | 第61-62页 |
5.3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2-81页 |
5.3.1 脱硫塔原塔流场模拟 | 第62-67页 |
5.3.2 浆液喷淋方向对流场的影响 | 第67-72页 |
5.3.3 加高塔体对流场影响 | 第72-76页 |
5.3.4 改变出口方式对流场的影响 | 第76-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结论 | 第83页 |
6.2 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作者简历 | 第89-9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