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序言 | 第9-15页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外本领域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本领域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5-18页 |
2.1 情感的定义 | 第15-16页 |
2.2 物理情感的内涵 | 第16页 |
2.3 物理情感的分类 | 第16-18页 |
第3章 物理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3.1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第18-19页 |
3.2 认知心理学理论 | 第19-20页 |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23页 |
第4章 初中物理课程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 第23-28页 |
4.1 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情感教育目标 | 第23-25页 |
4.2 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教育目标解读 | 第25-26页 |
4.3 新课程教科书文本中的情感价值 | 第26-28页 |
第5章 培养初中生物理情感的教育策略 | 第28-45页 |
5.1 基于物理教学活动的情感教育策略 | 第28-33页 |
5.1.1 在物理情境创设中体验情感 | 第28-30页 |
5.1.2 在物理实验探究中形成情感 | 第30-31页 |
5.1.3 在物理生活实践中发展情感 | 第31-32页 |
5.1.4 在物理习题探讨中渗透情感 | 第32-33页 |
5.2 基于物理学史的情感教育策略 | 第33-36页 |
5.2.1 借助物理学史,培养个性品质 | 第33-34页 |
5.2.2 追寻研究足迹,培养科学情感 | 第34-35页 |
5.2.3 介绍物理成就,培养社会情感 | 第35-36页 |
5.3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物理情感教育策略 | 第36-40页 |
5.3.1 小组合作调动学习情感中的积极因素 | 第36-37页 |
5.3.2 小组合作减少学习情感中的负面因素 | 第37-38页 |
5.3.3 在多元评价中促进学习者的情感发展 | 第38-40页 |
5.4 基于师生关系的物理情感教育策略 | 第40-45页 |
5.4.1 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 第40-41页 |
5.4.2 教师自身激情感染学生 | 第41-42页 |
5.4.3 用爱和尊重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 第42-43页 |
5.4.4 用宽容和期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第43-45页 |
第6章 物理情感教育策略的实施 | 第45-59页 |
6.1 测量工具编制 | 第45-49页 |
6.1.1 测量指标的确定 | 第45页 |
6.1.2 测量维度的细化 | 第45-46页 |
6.1.3 指标量化的设置 | 第46-47页 |
6.1.4 问卷效度、信度 | 第47-49页 |
6.2 实验对象的选择 | 第49-50页 |
6.3 实施过程 | 第50-53页 |
6.3.1 时间 | 第50页 |
6.3.2 内容 | 第50-51页 |
6.3.3 原则 | 第51页 |
6.3.4 实施步骤 | 第51-53页 |
6.4 实施初中生物理情感教育案例 | 第53-59页 |
6.4.1 【案例片段一】探究式情感教学——《使用机械省功吗?》 | 第53-54页 |
6.4.2 【案例片段二】渗透式情感教学——《杠杆》 | 第54-59页 |
第7章 物理情感教育策略的实施效果及研究结论 | 第59-62页 |
7.1 实验后调查数据分析 | 第59-61页 |
7.2 研究结论 | 第61页 |
7.3 反思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