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调查与规划论文

城市快速路分、合流区通行能力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10-12页
        1.2.1 基本概念第10-11页
        1.2.2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1页
        1.2.3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论文的安排及主要成果第12-13页
    1.4 本章小结第13-14页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25页
    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20页
        2.1.1 德国的研究成果第14-16页
        2.1.2 美国的研究成果第16-20页
        2.1.3 国外研究成果评述第20页
    2.2 国内研究综述第20-23页
        2.2.1 《公路通行能力研究》中的模型第20-22页
        2.2.2 国内其他研究成果第22页
        2.2.3 国内研究成果评述第22-23页
    2.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分、合流区数据采集第25-33页
    3.1 分、合流影响区数据采集第25-28页
        3.1.1 数据采集方案第25-28页
        3.1.2 数据采集工作的实施第28页
        3.1.3 数据处理第28页
    3.2 分、合流影响区数据采集的成果第28-32页
        3.2.1 分、合流影响区的结构形式第28-31页
        3.2.2 数据有效性分析第31-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分、合流影响区交通流统计特性分析第33-49页
    4.1 分流影响区交通运行特性分析第33-34页
    4.2 分流影响区的交通流统计特性分析第34-41页
        4.2.1 流率的统计特征第34-37页
        4.2.2 速度统计特征第37-41页
    4.3 合流影响区交通运行特性分析第41-42页
    4.4 合流影响区交通流统计特性第42-48页
        4.4.1 流量的统计特征第42-45页
        4.4.2 速度统计特征第45-48页
    4.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分、合流区通行能力分析第49-58页
    5.1 分流影响区通行能力分析第49-52页
        5.1.1 根据车头时距确定通行能力第49-51页
        5.1.2 根据速度-流量关系确定通行能力第51-52页
    5.2 合流影响区通行能力分析第52-55页
        5.2.1 根据速度突变后的流量确定通行能力第52-54页
        5.2.2 根据速度-流量关系确定通行能力第54-55页
    5.3 推荐通行能力值第55页
    5.4 分、合流影响区服务水平划分标准第55-57页
    5.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6章 分合流区交通运行分析方法研究第58-76页
    6.1 通行能力分析流程的建立及分析方法的选择第58-65页
        6.1.1 快速路通行能力分析流程的建立第58-61页
        6.1.2 分流区通行能力分析方法的选择第61-63页
        6.1.3 合流区通行能力分析方法的选择第63-65页
    6.2 分流区通行能力分析模型的标定和验证第65-70页
        6.2.1 建立分流影响区密度、速度计算模型第65-68页
        6.2.2 修正公式的验证第68-70页
    6.3 合流区通行能力分析模型的标定和验证第70-75页
        6.3.1 建立合流密度、速度计算模型第70-72页
        6.3.2 密度、速度修正公式的验证第72-75页
    6.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结论与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附录第81-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造船模式下的派工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现
下一篇:双模式异构数据整合系统研究与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