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2.1 表征的一般概念 | 第12页 |
1.2.2 问题表征的一般概念 | 第12-13页 |
1.2.3 问题解决的概念 | 第13页 |
1.2.4 数学应用题的概念 | 第13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1.3.1 表征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3.2 数学应用题解决策略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3.3 问题表征与数学应用题解决的关系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1.4 问题提出 | 第20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5.1 理论意义 | 第20页 |
1.5.2 实践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内外部表征对应用题解决影响的例题分析 | 第21-33页 |
2.1 外部表征对应用题解决影响的例题分析 | 第21-26页 |
2.1.1 文字表征对应用题解决的影响 | 第21-22页 |
2.1.2 符号表征对应用题解决的影响 | 第22-23页 |
2.1.3 图表表征对应用题解决的影响 | 第23-25页 |
2.1.4 背景表征对应用题解决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 内部表征对应用题解决影响的例题分析 | 第26-33页 |
2.2.1 概念表征对应用题解决的影响 | 第26-28页 |
2.2.2 命题表征对应用题解决的影响 | 第28-29页 |
2.2.3 图式表征对应用题解决的影响 | 第29-33页 |
第三章 调查研究与结果 | 第33-49页 |
3.1 学生应用题解决表征习惯调查研究——问卷调查 | 第33-43页 |
3.1.1 研究方法 | 第33页 |
3.1.2 问卷调查结果 | 第33-41页 |
3.1.3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 第41-43页 |
3.2 学生应用题解决表征能力调查研究——问卷测试 | 第43-45页 |
3.2.1 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3.2.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5页 |
3.3 学生应用题解决表征能力调查研究——个案访谈 | 第45-46页 |
3.3.1 研究方法 | 第45-46页 |
3.3.2 结果与分析 | 第46页 |
3.4 学生应用题解决表征能力调查研究——案例测试 | 第46-49页 |
3.4.1 研究方法 | 第47页 |
3.4.2 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基于内外部表征的应用题解决之案例研究 | 第49-77页 |
4.1 应用题教学设计之理论依据 | 第49-51页 |
4.1.1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可教性 | 第49页 |
4.1.2 元认知理论 | 第49-50页 |
4.1.3 问题解决的表征态理论 | 第50页 |
4.1.4 CPFS结构理论 | 第50-51页 |
4.2 教学设计 | 第51-75页 |
4.2.1 教学设计一 | 第51-55页 |
4.2.2 教学设计二 | 第55-61页 |
4.2.3 教学设计三 | 第61-66页 |
4.2.4 教学设计四 | 第66-71页 |
4.2.5 教学设计五 | 第71-75页 |
4.3 教学效果分析 | 第75-77页 |
第五章 提高数学应用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建议 | 第77-81页 |
5.1 提供典型的案例,扩充学生的样例学习 | 第77页 |
5.2 创设合适的情景,丰富学生的问题背景 | 第77-78页 |
5.3 保证阅读的时间,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 第78页 |
5.4 掌握不同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转化能力 | 第78-79页 |
5.5 突出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的多元表征 | 第79页 |
5.6 加强知识的联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 第79-80页 |
5.7 形成正确的导向,建立学生的解题信心 | 第80-8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总结 | 第81页 |
6.2 展望 | 第81-83页 |
附录1 | 第83-85页 |
附录2 | 第85-87页 |
附录3 | 第87-95页 |
附录4 | 第95-99页 |
附录5 | 第99-101页 |
附录6 | 第101-103页 |
附录7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113页 |
个人简历 | 第113-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