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2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1.2.1 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2 国内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2.3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3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2 有依托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论 | 第27-47页 |
2.1 有依托型资源城市的基本内涵 | 第27-35页 |
2.1.1 资源型城市 | 第27-31页 |
2.1.2 有依托型资源城市 | 第31-35页 |
2.2 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 | 第35-44页 |
2.2.0 产业结构的内涵 | 第35-36页 |
2.2.1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 第36-42页 |
2.2.2 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原则 | 第42-44页 |
2.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44-47页 |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44-45页 |
2.3.2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第45-47页 |
3 安达市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7-74页 |
3.1 安达市基本情况 | 第47-50页 |
3.2 安达市油气资源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 第50-58页 |
3.2.1 原油勘探开发历程 | 第50-54页 |
3.2.2 天然气勘探开发历程 | 第54-56页 |
3.2.3 油气资源产业以及产业链 | 第56-58页 |
3.3 安达市依托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 第58-67页 |
3.3.1 传统农业的发展历程 | 第58-65页 |
3.3.2 农业结构 | 第65-66页 |
3.3.3 其他产业 | 第66-67页 |
3.4 哈大齐工业走廊中的安达开发区 | 第67-69页 |
3.5 安达市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9-74页 |
4 安达市产业结构及其优化模式的研究 | 第74-95页 |
4.1 安达市产业结构特征分析 | 第74-86页 |
4.1.1 第一产业特征分析 | 第76-80页 |
4.1.2 第二产业特征分析 | 第80-83页 |
4.1.3 第三产业特征分析 | 第83-86页 |
4.2 有依托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一般特性总结 | 第86-87页 |
4.3 安达市产业升级优化模式研究 | 第87-95页 |
4.3.1 依托产业与资源产业优化升级的模式 | 第92-93页 |
4.3.2 接续产业与替代产业推动发展模式 | 第93-95页 |
5 安达市产业结构的总体评价 | 第95-123页 |
5.1 DEA 的理论基础 | 第96-105页 |
5.1.1 DEA 理论简介及主要模型 | 第96-98页 |
5.1.2 DEA 中 C2R 模型 | 第98-102页 |
5.1.3 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ε的 C2R 模型 | 第102-105页 |
5.2 安达市产业结构的总体评价-DEA 应用 | 第105-113页 |
5.2.1 DEA 评价理论模型的选取 | 第106页 |
5.2.2 构建评价模型并求解 | 第106页 |
5.2.3 各方案 DEA 有效性的判定 | 第106-107页 |
5.2.4 各方案相对有效性评估 | 第107-109页 |
5.2.5 决策单元排序的 DEA 方法与模型 | 第109-111页 |
5.2.6 模型求解及排序 | 第111-112页 |
5.2.7 安达市产业结构综合评价及产业发展建议 | 第112-113页 |
5.3 有依托型资源城市产业分区布局 | 第113-123页 |
5.3.1 产业布局理论 | 第113-117页 |
5.3.2 安达市开发区产业布局 | 第117-120页 |
5.3.3 安达市整体城镇体系布局 | 第120-123页 |
6 安达市可持续发展路径优化模拟 | 第123-139页 |
6.1 构建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 第123-129页 |
6.1.1 系统动力学原理 | 第123-124页 |
6.1.2 有依托型资源城市统动力学研究的思路 | 第124-126页 |
6.1.3 安达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 SD 模型 | 第126-129页 |
6.2 仿真模型的模拟与分析 | 第129-133页 |
6.2.1 验证模型有效性 | 第129-130页 |
6.2.2 仿真模拟结果分析 | 第130-133页 |
6.3 可持续发展路径优化及建议 | 第133-139页 |
6.3.1 可持续发展路径优化 | 第133-135页 |
6.3.2 安达市可持续发展路径建议 | 第135-139页 |
7 安达市可持续发展对策及借鉴意义 | 第139-153页 |
7.1 安达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139-146页 |
7.1.1 以资源产业与依托产业为主导,构筑产业格局 | 第139-140页 |
7.1.2 加强整体规划,实现项目强市 | 第140-143页 |
7.1.3 推进绿色生态建设步伐 | 第143页 |
7.1.4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 第143-145页 |
7.1.5 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 第145-146页 |
7.2 对有依托型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 | 第146-153页 |
7.2.1 突出依托产业与资源产业的主导地位 | 第149页 |
7.2.2 强化产业延伸效应,积极培育替代产业,走复合发展模式 | 第149-150页 |
7.2.3 加速推进生态建设 | 第150-151页 |
7.2.4 确保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 第151-153页 |
8 结论 | 第153-155页 |
致谢 | 第15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4页 |
附录1 | 第164-165页 |
附录2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