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植物雄性不育现象及意义 | 第10页 |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及进展 | 第10-12页 |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 | 第10页 |
·细胞核雄性(GMS)不育 | 第10-11页 |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 第11-12页 |
·植物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 第12页 |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 | 第12-15页 |
·三系法 | 第12-13页 |
·化学杀雄法 | 第13-14页 |
·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系法) | 第14页 |
·核基因雄性不育 | 第14-15页 |
·核质杂种 | 第15页 |
·两系法与化学杀雄法相结合生产杂种小麦 | 第15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 | 第15-16页 |
·植物叶绿体与细胞质雄性不育 | 第15-16页 |
·线粒体 DNA(mtDNA)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 | 第16页 |
·植物线粒体蛋白质与 CMS | 第16页 |
·AFLP 分子标记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22页 |
·遗传标记类型概述 | 第16-19页 |
·AFLP 标记的操作流程及优越性 | 第19-20页 |
·AFLP 标记的技术关键 | 第20-21页 |
·AFLP 技术的应用 | 第21-22页 |
·本研究立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3 例同核异质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 DNA 提取 | 第24-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页 |
·材料 | 第24页 |
·试剂 | 第2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小麦黄化苗的培育 | 第24页 |
·小麦线粒体的提取 | 第24-25页 |
·线粒体 DNA 的提取 | 第25-26页 |
·小麦线粒体 DNA 的质量分析 | 第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不连续蔗糖梯度结果 | 第26页 |
·线粒体 DNA 的完整性检测 | 第26-28页 |
·PCR 检测线粒体 DNA | 第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3 例同核异质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 DNA 差异 AFLP 分析 | 第30-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试剂 | 第30-31页 |
·AFLP 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 | 第31-34页 |
·模板 DNA 制备 | 第31-32页 |
·预扩增反应 | 第32页 |
·选择性扩增 | 第32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2-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酶切和连接结果 | 第34页 |
·预扩增产物检测结果 | 第34-35页 |
·选择性扩增产物检测结果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附录 1 常用溶液配方 | 第44-47页 |
附录 2 缩写词(ABBREVIATIONS)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