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线路及杆塔论文

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故障计算方法及故障定位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故障分析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16-19页
2 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模型和疏松耦合变压器理论第19-27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线路模型及解耦分析第19-22页
        2.2.1 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模型第19-20页
        2.2.2 非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模型第20-22页
    2.3 线路故障类型及故障模型第22-23页
    2.4 疏松耦合变压器第23-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7页
3 不并列运行的同杆双回输电线路单回线故障计算第27-43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基于疏松耦合变压器模型的零序解耦模型的建立第27-32页
        3.2.1 正序等值阻抗和负序等值阻抗的计算第28-29页
        3.2.2 零序解耦模型的建立及等值阻抗的计算第29-32页
    3.3 故障计算第32-33页
        3.3.1 单相接地故障第32页
        3.3.2 两相接地故障第32-33页
        3.3.3 三相接地故障计算第33页
    3.4 故障电流计算与仿真验证第33-36页
        3.4.1 仿真参数第33-34页
        3.4.2 计算与仿真结果第34-36页
    3.5 非全程同杆不并列运行的双回输电线路的单回线故障分析第36-42页
        3.5.1 非全程同杆线路的故障分析第36-40页
        3.5.2 故障电流的计算与仿真第40-42页
    3.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不并列运行的同杆双回输电线路跨线故障计算第43-73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跨线故障各序等值电路的建立第43-47页
        4.2.1 正序负序等值电路的建立第43-45页
        4.2.2 基于疏松耦合变压器模型的零序等值电路的建立第45-47页
    4.3 边界条件及复合序网图的建立第47-52页
        4.3.1 跨线故障的边界条件第49-50页
        4.3.2 复合序网图的连接第50-52页
    4.4 典型跨线故障的分析第52-63页
        4.4.1 单相-单相跨线故障第52-54页
        4.4.2 单相-两相跨线故障第54-56页
        4.4.3 单相-三相跨线故障第56-58页
        4.4.4 两相-两相跨线故障第58-60页
        4.4.5 两相-三相跨线故障第60-62页
        4.4.6 三相-三相跨线故障第62-63页
    4.5 非全程同杆不并列运行的双回输电线路的故障分析第63-64页
    4.6 故障电流的计算与仿真验证第64-72页
    4.7 本章小结第72-73页
5 不并列运行的同杆双回输电线路单回线故障定位研究第73-91页
    5.1 引言第73页
    5.2 基于单端量的故障定位方法第73-78页
        5.2.1 故障定位原理第73-77页
        5.2.2 基于单端量故障定位的仿真计算第77-78页
    5.3 基于双端量的故障定位方法第78-83页
        5.3.1 故障定位原理第78-81页
        5.3.2 基于双端量故障定位的仿真计算第81-83页
    5.4 非全程同杆不并列运行的双回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第83-89页
        5.4.1 基于单端量的故障定位原理第83-86页
        5.4.2 基于双端量的故障定位原理第86-87页
        5.4.3 非全程同杆双回线故障定位的仿真计算第87-89页
    5.5 本章小结第89-9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1-95页
    6.1 结论第91-92页
    6.2 展望第92-95页
致谢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附录第101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写作的论文与专利目录第101页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锻造操作机夹持性能的仿真实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路径依赖的可重构制造单元构建与布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