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混合交通条件下中小城市交通需求预测实用方法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研究内容第18-21页
第二章 交通调查与分析第21-37页
    2.1 交通调查工作概述第21页
    2.2 交通小区划分第21-22页
    2.3 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第22页
    2.4 居民出行O-D调查与分析第22-24页
        2.4.1 调查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2.4.2 调查方法第23页
        2.4.3 出行调查表内容第23-24页
        2.4.4 注意事项第24页
    2.5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O-D调查与分析第24-26页
        2.5.1 调查目的与意义第24页
        2.5.2 调查方法第24-25页
        2.5.3 出行调查表内容第25-26页
        2.5.4 注意事项第26页
    2.6 路阻函数标定数据调查与分析第26-27页
        2.6.1 调查时间第26页
        2.6.2 观测点的选择第26-27页
        2.6.3 调查对象第27页
        2.6.4 调查方式第27页
    2.7 实例验证第27-35页
        2.7.1 交通小区划分第27-28页
        2.7.2 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第28-32页
        2.7.3 居民出行O-D调查与分析第32-33页
        2.7.4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O-D调查与分析第33页
        2.7.5 路阻函数标定数据调查与分析第33-35页
    2.8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创建地图和路网数据编辑第37-54页
    3.1 创建地图方法特点分析第37-38页
    3.2 交通网络编辑第38-47页
        3.2.1 设置TransCAD工作环境第38-39页
        3.2.2 新建线类型地理文件第39-44页
        3.2.3 路段双属性设置和数据编辑第44-47页
    3.3 新建面类型地理文件第47-49页
        3.3.1 基本原理第47-48页
        3.3.2 操作步骤第48-49页
    3.4 实例验证第49-53页
        3.4.1 交通网络编辑第49-52页
        3.4.2 新建面类型地理文件第52-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出行生成预测第54-67页
    4.1 回归分析模型特性分析第54-55页
    4.2 数据准备第55页
    4.3 估计回归分析模型参数第55-58页
        4.3.1 基本原理第55-56页
        4.3.2 操作步骤第56-58页
    4.4 运行回归分析模型第58-60页
        4.4.1 基本原理第58-59页
        4.4.2 操作步骤第59-60页
    4.5 平衡产生量和吸引量第60-61页
        4.5.1 基本原理第60-61页
        4.5.2 操作步骤第61页
    4.6 实例验证第61-66页
        4.6.1 数据准备第61-62页
        4.6.2 估计回归分析模型参数第62-63页
        4.6.3 运行回归分析模型第63-64页
        4.6.4 平衡产生量和吸引量第64-66页
    4.7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出行分布预测第67-78页
    5.1 重力模型特性分析第67-68页
    5.2 数据准备第68页
    5.3 标定重力模型参数第68-74页
        5.3.1 基本原理第68-69页
        5.3.2 操作步骤第69-74页
    5.4 运行重力模型第74-75页
        5.4.1 基本原理第74-75页
        5.4.2 操作步骤第75页
    5.5 实例验证第75-77页
        5.5.1 数据准备第75-76页
        5.5.2 标定重力模型参数第76页
        5.5.3 运行重力模型第76-77页
    5.6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方式划分预测第78-88页
    6.1 Logit模型特性分析第78-79页
    6.2 数据准备第79-80页
    6.3 估计Logit模型参数第80-83页
        6.3.1 基本原理第80-81页
        6.3.2 操作步骤第81-83页
    6.4 应用Logit模型第83-85页
        6.4.1 基本原理第83-84页
        6.4.2 操作步骤第84-85页
    6.5 实例验证第85-87页
        6.5.1 数据准备第85-86页
        6.5.2 进行Logit模型参数的估计第86页
        6.5.3 应用Logit模型第86-87页
    6.6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七章 交通分配预测第88-100页
    7.1 SUE模型特性分析第88页
    7.2 路阻函数特性分析第88-89页
    7.3 路段阻抗参数标定第89-92页
        7.3.1 非机动车路阻参数标定第89-92页
        7.3.2 机动车路阻参数标定第92页
    7.4 数据准备第92-94页
    7.5 交通分配第94-97页
        7.5.1 基本原理第94-95页
        7.5.2 操作步骤第95-97页
    7.6 实例验证第97-99页
        7.6.1 数据准备第97-98页
        7.6.2 路阻函数参数输入第98页
        7.6.3 交通分配第98-99页
    7.7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八章 规划路网动态调整与方法对比第100-133页
    8.1 创建动态调整模型第100-103页
        8.1.1 当只对机动车道宽度进行扩宽第101-102页
        8.1.2 当只对非机动车道宽度进行扩宽第102页
        8.1.3 当同时对非机动和非机动车道宽度进行扩宽第102-103页
    8.2 动态调整设置原则第103-119页
        8.2.1 机动车路段饱和度大于 1.0第104-108页
        8.2.2 机动车路段饱和度大于 0.9,小于 1第108-114页
        8.2.3 机动车路段饱和度大于 0.75,小于 0.9第114-116页
        8.2.4 机动车路段饱和度大于 0.6,小于 0.75第116-117页
        8.2.5 机动车路段饱和度小于 0.6第117-119页
    8.3 实例验证第119-126页
        8.3.1 当同时对非机动和非机动车道宽度进行扩宽第120-122页
        8.3.2 当只对机动车道宽度进行扩宽第122-125页
        8.3.3 交通分配调整第125-126页
    8.4 方法对比第126-132页
        8.4.1 经典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第126-129页
        8.4.2 本文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第129-130页
        8.4.3 两种方法对比第130-132页
    8.5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33-136页
    9.1 主要工作第133-135页
        9.1.1 主要内容第133-134页
        9.1.2 主要创新点第134-135页
    9.2 论文不足和展望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9-140页
    个人简历第139-140页
附表第140-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类院内感染抗生素耐药性模型的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线图Hyper-Wiener指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