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1页 |
1 民事执行程序效率原则的理论拓展 | 第11-16页 |
1.1 民事执行程序效率原则的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1.1.1 效率的概念切入 | 第11-13页 |
1.1.2 民事执行程序效率原则的界定 | 第13-14页 |
1.2 民事执行程序效率原则的法理分析 | 第14-15页 |
1.3 民事执行程序效率原则的功能解析 | 第15-16页 |
1.3.1 保障债权人权益 | 第15-16页 |
1.3.2 节约司法成本 | 第16页 |
1.3.3 维护司法权威 | 第16页 |
2 民事执行程序效率原则的比较借鉴 | 第16-24页 |
2.1 国外立法例的比较分析 | 第16-22页 |
2.1.1 美国债务人审查听证制度 | 第16-18页 |
2.1.1.1 启动依据与方式 | 第17页 |
2.1.1.2 管辖与审理 | 第17-18页 |
2.1.1.3 法律后果与法律责任 | 第18页 |
2.1.2 德国债务人名录制度 | 第18-20页 |
2.1.2.1 目的与管辖 | 第19页 |
2.1.2.2 载入与查询 | 第19-20页 |
2.1.2.3 涂销与复本 | 第20页 |
2.1.3 日本便宜债权人实现权益制度 | 第20-21页 |
2.1.3.1 小额诉讼债权执行制度 | 第20-21页 |
2.1.3.2 不动产收益执行制度 | 第21页 |
2.1.4 英国区分债务人及信息收集制度 | 第21-22页 |
2.1.4.1 区分债务人制度 | 第21-22页 |
2.1.4.2 债务人信息收集制度 | 第22页 |
2.2 对我国民事执行程序效率原则的借鉴分析 | 第22-24页 |
2.2.1 完善债务人财产审查制度 | 第23页 |
2.2.2 完善民事执行间接措施 | 第23-24页 |
2.2.3 民事执行制度设计日益细化 | 第24页 |
3 我国民事执行程序效率原则的现状评析 | 第24-30页 |
3.1 我国民事执行程序效率原则的相关立法 | 第24-26页 |
3.2 我国民事执行程序效率原则的现状阐述 | 第26-27页 |
3.3 我国民事执行效率低下的成因分析 | 第27-30页 |
3.3.1 我国民事执行程序立法混乱,导致执行效率水平低 | 第27页 |
3.3.2 我国民事执行间接措施缺失,导致执行效率实现难 | 第27-28页 |
3.3.3 监督程序具体适用措施粗旷,导致执行效率欠精细 | 第28页 |
3.3.4 民事执行制度协助措施缺位,导致执行效率协调差 | 第28-29页 |
3.3.5 债务人财产查明制度不完善,导致执行效率落实难 | 第29-30页 |
4 我国民事执行程序效率原则提高的完善建议 | 第30-38页 |
4.1 细化民事间接执行措施,促进效率原则的系统性 | 第30页 |
4.2 提前民事执行检查监督,保证效率原则的救济性 | 第30-32页 |
4.2.1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程序提前 | 第31页 |
4.2.2 明确民事执行检查监督的原则 | 第31-32页 |
4.2.3 建立检察建议的落实回馈制度 | 第32页 |
4.3 构建新的民事执行方式,回应效率原则的时代性 | 第32-33页 |
4.3.1 限制高消费的落实 | 第32-33页 |
4.3.2 网络司法拍卖实行 | 第33页 |
4.3.3 微博司法的适用 | 第33页 |
4.4 完善民事执行协助机制,提高效率原则的有效性 | 第33-35页 |
4.4.1 完善协助执行制度确保主体系统化 | 第33-34页 |
4.4.2 信息查询制度联动实现信息科学化 | 第34-35页 |
4.5 构建完备的社会信用制度,保证效率原则效率的协调性 | 第35-38页 |
4.5.1 失信人名单制度完善 | 第35-36页 |
4.5.2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