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第一章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 PLGA的结构和性质 | 第11页 |
2 PLGA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 第11-12页 |
2.1 乳化溶剂挥发法 | 第11-12页 |
2.2 溶剂扩散法 | 第12页 |
2.3 喷雾干燥法 | 第12页 |
3 PLGA纳米粒的应用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羧甲基壳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 壳聚糖 | 第13页 |
2 羧甲基壳聚糖结构和性质 | 第13-14页 |
3 羧甲基壳聚糖药理作用及纳米递药领域的应用 | 第14-16页 |
第三章 雷公藤及雷公藤红素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1 雷公藤红素结构和理化性质 | 第16-17页 |
2 雷公藤红素的主要活性和药理作用 | 第17页 |
3 雷公藤的临床应用 | 第17-18页 |
4 雷公藤红素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5 雷公藤红素递药系统研究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1-43页 |
第一章 cmCHI/PLGA/Celastrol NPs的制备和表征 | 第22-31页 |
1 前言 | 第22页 |
2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3.1 纳米粒的制备 | 第23页 |
3.2 纳米粒的表征 | 第23-24页 |
3.2.1 粒径、Zeta电位和形态学研究 | 第23-24页 |
3.2.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24页 |
3.2.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4页 |
3.2.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24页 |
3.3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 第24页 |
3.4 Celastrol的体外释放 | 第24-25页 |
4 结果 | 第25-29页 |
4.1 纳米粒的制备和表征 | 第25-28页 |
4.1.1 粒径、Zeta电位和形态学研究 | 第25-26页 |
4.1.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26页 |
4.1.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6-27页 |
4.1.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28页 |
4.2 包封率和载药量 | 第28页 |
4.3 Celastrol从纳米粒的体外释放 | 第28-29页 |
5 讨论 | 第29-31页 |
第二章 cmCHI/PLGA/Celastrol NPs小鼠在体药效学研究 | 第31-35页 |
1 前言 | 第31页 |
2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31页 |
2.2 实验动物 | 第31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3.1 卵清蛋白诱导关节炎小鼠模型的制备 | 第32页 |
3.2 Celastrol纳米系统对关节炎小鼠的治疗 | 第32页 |
3.3 体征观察及关节炎指数评分 | 第32页 |
3.4 关节X射线扫描检测 | 第32页 |
3.5 统计学分析 | 第32页 |
4 结果 | 第32-34页 |
5 讨论 | 第34-35页 |
第三章 cmCHI/PLGA/Celastrol NPs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 第35-43页 |
1 前言 | 第35页 |
2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35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3.1 Caco-2细胞、SW982细胞和Raw264.7细胞的培养 | 第35-36页 |
3.2 纳米粒的细胞摄取试验 | 第36页 |
3.2.1 细胞内累积的时间依赖性研究 | 第36页 |
3.3 纳米粒的细胞毒性试验 | 第36页 |
3.3.1 WST-1试剂盒检测体外细胞存活率 | 第36页 |
3.4 纳米粒的流式细胞凋亡检测 | 第36页 |
3.5 纳米粒对细胞炎症因子影响的检测 | 第36-37页 |
3.6 统计学分析 | 第37页 |
4 结果 | 第37-41页 |
4.1 cmCHI/PLGA NPs对6-香豆素细胞内累积 | 第37-38页 |
4.2 纳米递药系统载体的细胞毒性研究 | 第38-39页 |
4.3 纳米粒的流式细胞凋亡检测 | 第39页 |
4.4 纳米粒对细胞炎症因子影响的检测 | 第39-41页 |
5 讨论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