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宗教理论与概况论文--宗教理论、宗教思想论文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现代性批判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导论第9-21页
    一、关于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若干解释路向第10-15页
    二、本文对马克思思想中“宗教”概念的界定和马克思宗教批判的独特思路第15-17页
    三、当代神学对于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关注和研究分析第17-20页
    注释第20-21页
第一部分 西方近代宗教运动与现代性计划第21-47页
    一、世俗化与现代性共生(世俗化定义的释疑)第22-26页
    二、基督教世俗化的近代思想背景与内在根源第26-39页
        (一) 16-19世纪——近代西方基督教世界的“革命时期”第26-33页
            1、德国的宗教改革:精神自由和德国哲学的形成第28-30页
            2、启蒙运动与无神论:促进宗教批判的进一步发展第30-31页
            3、空想社会主义与基督教:无法抹去的宗教痕迹第31-33页
        (二) 基督教世俗化的内部根源第33-39页
            1、基督宗教的革命性第33-36页
            2、新教伦理与世俗化第36-39页
    三、现代进步历史观与现代性计划所包含的虚无主义第39-45页
        (一) 现代进步历史观与虚无主义第39-43页
        (二) 资本主义的宗教性质第43-45页
    注释第45-47页
第二部分 西方近代宗教批判运动与黑格尔的宗教哲学第47-70页
    一、近代宗教批判运动对于德国哲学的影响第47-58页
        1、近代唯理论与经验论对于宗教的驳斥与怀疑第48-53页
        2、作为宗教批判中介环节的法国启蒙运动第53-55页
        3、德国唯理主义、神秘主义与现代基督教“上帝”观的确立第55-58页
    二、黑格尔哲学中的宗教与现代性第58-69页
        (一) 启蒙问题对于黑格尔的重要性第59-60页
        (二) 黑格尔宗教哲学的发展历程第60-69页
            1、早期神学阶段第60-64页
            2、“精神”概念的设定,黑格尔宗教思想的基础第64-65页
            3、“上帝”问题,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第65-66页
            4、黑格尔对于市民社会伦理实体的构建第66-69页
    注释第69-70页
第三部分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异化学说的双重维度第70-112页
    一、马克思宗教批判的历史和思想背景第70-72页
        1、德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落后第70-71页
        2、宗教与政治分离的现代世俗化理念在德国尚未确立第71页
        3、反动的“基督教国家”以及神学与历史的抗争第71-72页
    二、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思想第72-82页
        (一) 斯特劳斯的《耶稣传》第73-74页
        (二) 鲍威尔与“自我意识”第74-76页
        (三) 费尔巴哈与人本主义宗教第76-79页
        (四) 施蒂纳与“唯一者”第79-82页
    三、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思想的批判第82-94页
        (一) 对鲍威尔的批判:“普罗米修斯的自白”第82-87页
        (二) 对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思想的批判:异化的世界第87-89页
        (三) 对施蒂纳的宗教批判的批判:神学形而上学与历史的精神统治第89-94页
    四、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资本主义批判的内在关联:宗教异化与劳动异化的双重维度第94-109页
        (一) 马克思宗教批判与形而上学革命第94-99页
            1、马克思宗教批判的哲学维度:对西方近代形而上学与宗教的批判第94-97页
            2、马克思“感性活动”存在论的构建第97-99页
        (二) 宗教的感性现象的世俗基础:市民社会的分裂第99-102页
        (三) 宗教异化与劳动异化:劳动的感性要素的抽离与异化劳动的产生及其表现形态第102-105页
        (四) 宗教隐秘本质的证明:商品拜物教与作为“日常生活的宗教”的资本第105-109页
    注释第109-112页
第四部分 在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中的历史观与现代性批判第112-131页
    一、作为理论基础的新历史观第112-124页
        (一) 历史总体概念的构建第112-119页
            1、基督教历史观和现代进步历史观的深层迷误第112-116页
            2、历史总体概念与历史终结论批判第116-119页
        (二) 新的历史观的诞生第119-124页
            1、马克思宗教批判中现代性批判的多维视角第119-122页
            2、劳动与历史唯物主义第122-124页
    二、共产主义与现代性的困境的克服第124-129页
    注释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6页
后记第136-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涡轮增压系统匹配方法和优化控制的研究
下一篇:内燃机燃料燃烧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简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