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交叉口机非冲突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6 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自行车交通流特征参数分析 | 第19-33页 |
2.1 自行车交通流特征参数的统计分布 | 第19-27页 |
2.2 自行车交通流参数模型 | 第27-32页 |
2.3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机非冲突对交叉口安全的影响 | 第33-45页 |
3.1 交通冲突技术概述 | 第33-35页 |
3.2 平面交叉口机非冲突概述 | 第35-37页 |
3.3 平面交叉口机非冲突数的确定 | 第37-40页 |
3.4 交叉口机非冲突的安全治理对策 | 第40-44页 |
3.5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机非冲突对交叉口运行效率的影响 | 第45-77页 |
4.1 自行车交通流在交叉口的运行特性 | 第45-47页 |
4.2 信号交叉口自行车交通流参数的统计分布 | 第47-54页 |
4.3 自行车道通行能力 | 第54-56页 |
4.4 自行车道服务水平 | 第56-58页 |
4.5 机非冲突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 | 第58-69页 |
4.6 机非冲突对交叉口车辆延误的影响 | 第69-74页 |
4.7 交叉口自行车交通设计 | 第74-76页 |
4.8 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机非冲突理论在交通控制中的应用 | 第77-101页 |
5.1 机非混行交叉口自行车换算系数的测定 | 第77-87页 |
5.2 两相位交叉口机非冲突分析及解决方案 | 第87-96页 |
5.3 四相位交叉口机非冲突及其解决方案 | 第96-98页 |
5.4 信号配时流程 | 第98-99页 |
5.5 小结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101-103页 |
6.1 论文的工作 | 第101-102页 |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102-103页 |
附录1 自行车到达统计 | 第103-112页 |
附1.1 黄河路自行车到达 | 第103-105页 |
附1.2 马场道自行车到达 | 第105-106页 |
附1.3 海光寺自行车到达 | 第106-108页 |
附1.4 大直沽路自行车到达 | 第108-109页 |
附1.5 统计结果 | 第109-112页 |
附录2 交叉口自行车行驶速度统计 | 第112-116页 |
附2.1 左转自行车速度 | 第112-113页 |
附2.2 直行自行车速度 | 第113-115页 |
附2.3 统计结果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25-126页 |
摘要 | 第126-129页 |
ABSTRACT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