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基于工业4.0的轴承智能装配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课题背景第10页
    1.2 智能装配生产线国内外现状第10-11页
    1.3 课题研究的来源、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1.5 本章小结第13-14页
第2章 轴承智能装配控制系统方案设计第14-24页
    2.1 机械系统概述第14-19页
        2.1.1 轴承装配的系统组成第14-15页
        2.1.2 全自动型合套装球机第15页
        2.1.3 全自动型装保持架机第15-16页
        2.1.4 全自动定位清洗机第16-17页
        2.1.5 全自动注脂压盖机第17-18页
        2.1.6 激光打标机第18页
        2.1.7 游隙检测机第18-19页
    2.2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第19-23页
        2.2.1 控制系统的选择第21页
        2.2.2 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要求第21-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第24-35页
    3.1 可编程控制器(PLC)选型第24-30页
        3.1.1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硬件结构及工作原理第24-26页
        3.1.2 可编程控制器选型第26-28页
        3.1.3 通信方式第28-30页
    3.2 触摸屏技术在轴承智能装配线的应用第30页
    3.3 伺服电机的选型第30-32页
    3.4 传感器的选型第32-33页
        3.4.1 光纤传感器的选型第32页
        3.4.2 接近开关的选型第32-33页
    3.5 气动元件的选型第33-34页
        3.5.1 气动控制元件第33页
        3.5.2 气动元件的选择标准第33-34页
    3.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注脂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及仿真第35-60页
    4.1 注脂环节工艺改进第35-37页
        4.1.1 轴承润滑脂的重要性实验第35-36页
        4.1.2 传统注脂工位第36页
        4.1.3 改进注脂工位第36-37页
    4.2 注脂环节控制系统的优化研究第37-45页
        4.2.1 传统的注脂控制系统第37页
        4.2.2 注脂重量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第37-40页
        4.2.3 数字PID控制算法第40-41页
        4.2.4 PID参数整定方法第41-42页
        4.2.5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42-45页
    4.3 注脂重量控制系统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第45-48页
        4.3.1 模糊控制器的建立第45页
        4.3.2 模糊参数自整定控制器的设计第45-48页
    4.4 PID及模糊PID控制器的Simulink仿真第48-59页
        4.4.1 MATLAB中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49-54页
        4.4.2 注脂伺服电机位置PID的模型搭建与仿真第54-56页
        4.4.3 重量PID、模糊PID控制器搭建与仿真及各方式效果对比第56-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第60-75页
    5.1 欧姆龙PLC编程软与PLC程序设计第60-61页
    5.2 轴承内外圈合套工位第61-63页
        5.2.1 轴承内外圈合套控制过程概述第61页
        5.2.2 内外圈合套工位的控制系统设计第61-63页
    5.3 轴承滚动体装配工位第63-66页
        5.3.1 滚动体装配工位的控制过程概述第63页
        5.3.2 滚动体装配工位的控制系统设计第63-66页
    5.4 保持架工位第66-68页
        5.4.1 保持架工位的控制流程概述第66页
        5.4.2 保持架工位的控制系统设计第66-68页
    5.5 注脂工位模糊PID控制的实现第68-69页
    5.6 触摸屏监控设计第69-72页
        5.6.1 主界面第69-70页
        5.6.2 监控界面第70-71页
        5.6.3 手动界面第71-72页
    5.7 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设计第72-74页
        5.7.1 上位机的设计要求第72页
        5.7.2 上位机的通讯程序设计第72-74页
    5.8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6页
    6.1 总结第75页
    6.2 展望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附录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调湍流涡旋絮凝技术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工业4.0的轴承智能装配机械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