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工业 4.0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 轴承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9-28页 |
2.1 系统订单操作流程 | 第19-21页 |
2.2 系统任务分析 | 第21-23页 |
2.2.1 轴承结构分析 | 第21-22页 |
2.2.2 两型号轴承对比分析 | 第22-23页 |
2.3 系统装配形式 | 第23-24页 |
2.4 系统装配流程 | 第24-27页 |
2.5 整体系统要求 | 第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轴承游隙与内外圈匹配优化研究 | 第28-45页 |
3.1 轴承最佳初始游隙分析 | 第28-34页 |
3.1.1 轴承过盈配合 | 第29-31页 |
3.1.2 转速与载荷产生的径向游隙变化量 | 第31-32页 |
3.1.3 温度、材料产生的径向游隙变化量 | 第32-34页 |
3.2 构建GUI图形用户界面 | 第34-35页 |
3.3 轴承内外圈匹配合套 | 第35-37页 |
3.3.1 轴承径向游隙配套 | 第36页 |
3.3.2 轴承y值 | 第36页 |
3.3.3 现有轴承内外圈选配工艺 | 第36-37页 |
3.4 内外圈分档匹配算法 | 第37-40页 |
3.4.1 选取轴承内外圈 | 第37-39页 |
3.4.2 计算轴承y值 | 第39-40页 |
3.5 FLOYD迭代算法二次匹配 | 第40-44页 |
3.5.1 构建内外圈匹配数学模型 | 第41-42页 |
3.5.2 引入有向检测矩阵 | 第42页 |
3.5.3 算法流程 | 第42-43页 |
3.5.4 计算轴承y值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基于工业 4.0 的轴承智能装配机械系统设计 | 第45-78页 |
4.1 系统整体方案 | 第45-46页 |
4.1.1 solidworks辅助设计 | 第45页 |
4.1.2 模块化设计 | 第45-46页 |
4.1.3 气缸选择 | 第46页 |
4.1.4 零件选择 | 第46页 |
4.2 全自动电梯式合套装球机 | 第46-57页 |
4.2.1 上料模块 | 第48-49页 |
4.2.2 传送带模块 | 第49页 |
4.2.3 移送模块 | 第49-50页 |
4.2.4 外圈沟道偏差值检测模块 | 第50-51页 |
4.2.5 内圈沟道偏差值检测模块 | 第51页 |
4.2.6 电梯厢储料模块 | 第51-52页 |
4.2.7 合套模块 | 第52-53页 |
4.2.8 装球模块 | 第53-57页 |
4.3 全自动保持架装配机 | 第57-67页 |
4.3.1 间距可调式导轨模块 | 第58-59页 |
4.3.2 传送带模块 | 第59-60页 |
4.3.3 光纤定位模块 | 第60页 |
4.3.4 集球模块 | 第60-61页 |
4.3.5 分球模块 | 第61-62页 |
4.3.6 装保持架模块 | 第62-64页 |
4.3.7 保持架检测模块 | 第64页 |
4.3.8 工位切换 | 第64-67页 |
4.4 全自动定位清洗机 | 第67-72页 |
4.4.1 清洗模块 | 第68页 |
4.4.2 翻身模块 | 第68-69页 |
4.4.3 烘干模块 | 第69-70页 |
4.4.4 移送模块 | 第70页 |
4.4.5 清洗工艺 | 第70页 |
4.4.6 清洗剂 | 第70-71页 |
4.4.7 喷洗设计 | 第71-72页 |
4.5 全自动注脂压盖均脂机 | 第72-74页 |
4.5.1 移送模块 | 第72-73页 |
4.5.2 压盖模块 | 第73页 |
4.5.3 翻身模块 | 第73-74页 |
4.5.4 匀脂模块 | 第74页 |
4.6 全自动激光打标机 | 第74-77页 |
4.6.1 激光打标简介 | 第75-76页 |
4.6.2 激光打标模块 | 第76-7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79页 |
5.1 总结 | 第78页 |
5.2 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