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能源危机与太阳能开发 | 第10-12页 |
1.1.2 工业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前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钢结构工业建筑太阳能光伏应用现状调研 | 第20-37页 |
2.1 国家相关政策及法规调研 | 第20-23页 |
2.2 钢结构工业建筑太阳能光伏应用现状调研 | 第23-35页 |
2.2.1 国外钢结构工业建筑太阳能光伏应用现状 | 第23-27页 |
2.2.2 国内钢结构工业建筑太阳能光伏应用现状 | 第27-33页 |
2.2.3 钢结构工业建筑上太阳能光伏应用的特点 | 第33-35页 |
2.3 寒冷地区钢结构工业建筑太阳能光伏应用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寒冷地区钢结构工业建筑与太阳能光伏一体化设计 | 第37-65页 |
3.1 寒冷地区气候特点及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要求 | 第37-41页 |
3.1.1 寒冷地区太阳能资源 | 第37-38页 |
3.1.2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要求 | 第38-41页 |
3.2 安装构造一体化设计 | 第41-52页 |
3.2.1 光伏组件在屋面上的安装构造 | 第41-47页 |
3.2.2 光伏组件在墙面上的安装构造 | 第47-51页 |
3.2.3 光伏在建筑构件上的安装构造 | 第51-52页 |
3.3 高效性一体化设计 | 第52-57页 |
3.3.1 建筑规划阶段的合理设计 | 第52-54页 |
3.3.2 光伏组件的适配性选择 | 第54-55页 |
3.3.3 方位角与安装倾斜角的确定 | 第55-56页 |
3.3.4 光伏组件的通风降温设计 | 第56-57页 |
3.4 美观性一体化设计 | 第57-64页 |
3.4.1 太阳能光伏组件作为建筑设计美学元素 | 第57-61页 |
3.4.2 运用几何构成表现手法 | 第61-62页 |
3.4.3 运用形式美的表现手法 | 第62-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项目案例分析 | 第65-79页 |
4.1 项目简介 | 第65-66页 |
4.2 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 | 第66-76页 |
4.2.1 平面布局与外观设计 | 第67-68页 |
4.2.2 光伏组件选型与安装构造设计 | 第68-71页 |
4.2.3 计算机模拟分析 | 第71-76页 |
4.3 光伏系统能效分析与环境效益分析 | 第76-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5.1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 第79-80页 |
5.2 论文不足之处及后续的研究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后记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