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基于内酰胺稠环单元的共轭聚合物/小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聚合物太阳电池简介第11-15页
        1.2.1 聚合物太阳电池工作机制第11-12页
        1.2.2 有机太阳电池性能参数第12-13页
        1.2.3 聚合物太阳电池结构研究第13-15页
    1.3 聚合物太阳电池给体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5-21页
        1.3.1 纯给体型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3.2 给体-受体型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研究进展第17-21页
            1.3.2.1 含2,1,3-苯并噻二唑(BT)的给体聚合物第17-19页
            1.3.2.2 基于噻吩并噻吩(TT)的给体聚合物第19-20页
            1.3.2.3 基于噻吩吡咯二酮(TPD)的给体聚合物第20页
            1.3.2.4 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DPP)的给体聚合物第20-21页
    1.4 太阳电池受体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1页
    1.5 理想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第21-22页
    1.6 碳氢活化偶联聚合研究进展第22页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第22-25页
        1.7.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7.2 创新之处第23-25页
第二章 基于5-烷基菲啶-6(5H)-酮及其异构体6-烷氧基菲啶的给体-受体型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第25-39页
    2.1 引言第25-26页
    2.2 实验部分第26-32页
        2.2.1 原料和试剂第26页
        2.2.2 材料的测试与表征第26-27页
        2.2.3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第27-32页
        2.2.4 光伏器件制备与测试第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38页
        2.3.1 光学性质分析第32-33页
        2.3.2 电化学性质第33-34页
        2.3.3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第34-35页
        2.3.4 空穴迁移率第35-36页
        2.3.5 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第36-37页
        2.3.6 聚合物光伏器件薄膜形貌分析第37-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基于5-烷基联噻吩菲啶-6(5H)-酮的受体-给体-受体型共轭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有机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第39-49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实验部分第39-44页
        3.2.1 原料与试剂第39-40页
        3.2.2 材料的测试与表征第40页
        3.2.3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第40-44页
        3.2.4 光伏器件与单空穴二极管的制备与测试第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48页
        3.3.1 光学性质分析第44-45页
        3.3.2 电化学性质第45-46页
        3.3.3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第46页
        3.3.4 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第46-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碳氢活化偶联合成立构规整共轭聚合物第49-62页
    4.1 引言第49-50页
    4.2 实验部分第50-55页
        4.2.1 原料与试剂第50页
        4.2.2 材料的测试与表征第50页
        4.2.3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第50-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61页
        4.3.1 聚合物分子量分析第55-56页
        4.3.2 光学性质分析第56-58页
        4.3.3 电化学性质第58页
        4.3.4 密度泛函计算第58-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附件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二硫键交联的靶向多肽纳米胶束设计的siRNA与姜黄素协同肿瘤治疗体系
下一篇:抗战时期延安木刻中的风景及权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