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电机转子全自动平衡机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动平衡机概述 | 第12-13页 |
1.3 动平衡机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动平衡理论的发展及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动平衡机制造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第14-16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动平衡测试方法及校正策略 | 第17-28页 |
2.1 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力学原理 | 第17-19页 |
2.1.1 不平衡量的表征方式 | 第17-18页 |
2.1.2 刚性转子的双平面平衡原理 | 第18-19页 |
2.2 刚性转子动平衡测试方法 | 第19-22页 |
2.2.1 基于影响系数法的双面动平衡测试 | 第19-21页 |
2.2.2 影响系数的加试重标定方法 | 第21-22页 |
2.3 动平衡校正策略 | 第22-24页 |
2.3.1 加重和去重校正方式 | 第22页 |
2.3.2 点胶加重校正策略设计 | 第22-24页 |
2.4 动平衡振动信号提取方法 | 第24-27页 |
2.4.1 振动信号特征分析 | 第24-25页 |
2.4.2 离散傅里叶变换提取信号幅值和相位 | 第25-26页 |
2.4.3 整周期采样方法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全自动平衡机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28-38页 |
3.1 系统设计的需求分析 | 第28-29页 |
3.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3.3 全自动工作流程 | 第30-33页 |
3.4 主从通讯协议设计 | 第33-37页 |
3.4.1 MODBUS协议内容简介 | 第33-34页 |
3.4.2 通讯报文格式定义 | 第34-35页 |
3.4.3 通讯报文中的步骤码定义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动平衡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8-59页 |
4.1 单路测量系统的结构 | 第38-39页 |
4.2 测试架和点胶箱的结构介绍 | 第39-40页 |
4.3 测量板的电路设计 | 第40-49页 |
4.3.1 处理器核心电路 | 第40-43页 |
4.3.2 数字输入输出电路 | 第43-44页 |
4.3.3 振动信号调理电路 | 第44-46页 |
4.3.4 电源供电电路 | 第46-47页 |
4.3.5 RS485通信电路 | 第47-48页 |
4.3.6 伺服指令脉冲输出电路 | 第48-49页 |
4.4 测量板的程序设计 | 第49-58页 |
4.4.1 STM32测量板的程序功能分析 | 第49-50页 |
4.4.2 主循环状态选择模块 | 第50-52页 |
4.4.3 报文接收与处理模块 | 第52-54页 |
4.4.4 振动信号整周期采样模块 | 第54-56页 |
4.4.5 校正量计算模块 | 第56-57页 |
4.4.6 自动定位和点胶校正模块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上位机主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9-74页 |
5.1 机械臂运动控制平台 | 第59-62页 |
5.1.1 运动平台的控制方案设计 | 第59-60页 |
5.1.2 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选型 | 第60-62页 |
5.2 上位机主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62-73页 |
5.2.1 控制系统概述 | 第62-63页 |
5.2.2 控制系统程序结构设计 | 第63-64页 |
5.2.3 应用程序接口层实现 | 第64-67页 |
5.2.4 界面控制功能实现 | 第67-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全自动平衡机运行试验 | 第74-80页 |
6.1 平衡机系统调试 | 第75-76页 |
6.1.1 系统电气检查 | 第75页 |
6.1.2 通讯稳定性测试 | 第75-76页 |
6.2 全自动点胶校正实验 | 第76-79页 |
6.2.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76-77页 |
6.2.2 点胶校正实验结果 | 第77-79页 |
6.3 平衡机校正加工效率检验 | 第7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