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本文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二、本文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三、本文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四、本文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限娱令”概述 | 第16-23页 |
第一节 “限娱令”产生的背景 | 第16-17页 |
一、电视节目抄袭成风,同质化严重 | 第16页 |
二、电视节目内容低俗,价值导向错误 | 第16-17页 |
三、新闻节目比重降低,严肃新闻娱乐化 | 第17页 |
第二节 “限娱令”的具体内容 | 第17-19页 |
第三节 “限娱令”的本质 | 第19-23页 |
一、“限娱令”是对电视媒体生态环境的格调整顿与价值重塑 | 第20页 |
二、“限娱令”是对电视节目收视市场与考核机制的再认识 | 第20-21页 |
三、“限娱令”是对中国电视管理机制和改革方向的再完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2012-2014年电视节目发展现状分析 | 第23-33页 |
第一节 新闻类电视节目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一、时政类新闻节目的可视性增强 | 第23-24页 |
二、新闻评论类节目形态多样化 | 第24-25页 |
三、电视新闻直播小型化、常态化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电视剧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一、电视剧植入广告无孔不入 | 第26-27页 |
二、自制电视剧周期短,质量低下 | 第27页 |
三、翻拍电视剧颠覆原有认知观念 | 第27-28页 |
四、电视剧同质化现象更加严重 | 第28页 |
第三节 综艺类电视节目发展现状 | 第28-33页 |
一、“真人秀”依托“真实”成为荧屏亮点 | 第29-30页 |
二、综艺节目去低俗化,节目形态多样化 | 第30页 |
三、节目公益色彩浓厚,社会主流价值理念突出 | 第30-31页 |
四、节目功能性增强,电视服务意识再升级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限娱令”对电视节目格局的影响 | 第33-40页 |
第一节 “限娱令”对电视节目格局积极的影响 | 第33-36页 |
一、净化电视荧屏,改善传媒环境 | 第33-34页 |
二、节目形态丰富,实现固本拓新 | 第34页 |
三、强化新闻立台,重视舆论引导 | 第34-35页 |
四、加强道德建设,坚守“文以载道” | 第35-36页 |
第二节 “限娱令”对电视节目格局消极的影响 | 第36-40页 |
一、电视节目格局的市场效应削弱 | 第36-37页 |
二、综艺娱乐节目中娱乐元素“转嫁” | 第37-38页 |
三、争相购进节目版权,原创节目稀缺 | 第38-39页 |
四、收视群体视点转移,电视荧屏资源浪费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电视节目格局转型的必然性及路径探析 | 第40-48页 |
第一节 电视节目格局转型的必然性 | 第40-45页 |
一、社会框架的转型决定了电视节目格局的转型 | 第40-41页 |
二、文化框架的转型决定了电视节目格局的转型 | 第41-42页 |
三、受众的转型决定了电视节目格局的转型 | 第42-43页 |
四、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复兴决定了电视节目格局的转型 | 第43-45页 |
第二节 电视节目格局转型的路径探析 | 第45-48页 |
一、增强电视节目类型创新的能力 | 第45页 |
二、增强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能力 | 第45-46页 |
三、增强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能力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