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基础理论 | 第19-22页 |
2.1 医养结合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页 |
2.1.1 养老服务 | 第19页 |
2.1.2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 第19页 |
2.2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第19-20页 |
2.2.2 社会支持理论 | 第20页 |
2.2.3 福利多元主义 | 第20-21页 |
2.2.4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22页 |
3 哈尔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 第22-31页 |
3.1 哈尔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现状 | 第22-23页 |
3.2 哈尔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预测 | 第23-30页 |
3.2.1 ARIMA模型原理 | 第23-24页 |
3.2.2 哈尔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预测过程 | 第24-29页 |
3.2.3 哈尔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预测结果 | 第29-30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4 哈尔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及问题分析 | 第31-36页 |
4.1 哈尔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 第31-32页 |
4.2 哈尔滨市老龄人口医疗需求与供给情况分析 | 第32页 |
4.3 哈尔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的问题分析 | 第32-36页 |
4.3.1 医疗资源供给不足且结构错位 | 第32-33页 |
4.3.2 医疗照护人员数量不足且质量不高 | 第33-34页 |
4.3.3 医养结合筹资机制不健全 | 第34页 |
4.3.4 医养结合相关法规政策及监督评估体系不健全 | 第34-36页 |
5 国外养老服务供给情况及经验借鉴 | 第36-41页 |
5.1 国外养老服务供给情况 | 第36-39页 |
5.1.1 美国养老服务供给情况 | 第36页 |
5.1.2 日本养老服务供给情况 | 第36-37页 |
5.1.3 瑞典养老服务供给情况 | 第37页 |
5.1.4 英国养老服务供给情况 | 第37-38页 |
5.1.5 澳大利亚养老服务供给情况 | 第38-39页 |
5.2 国外养老服务的经验借鉴 | 第39-41页 |
5.2.1 重视孝文化传播与志愿服务 | 第39页 |
5.2.2 完善基本保障并提高福利水平 | 第39页 |
5.2.3 健全服务体系并加强队伍建设 | 第39-40页 |
5.2.4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 第40-41页 |
6 完善哈尔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 第41-46页 |
6.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并加大扶持力度 | 第41-43页 |
6.1.1 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导向 | 第41页 |
6.1.2 积极扶持并示范推动 | 第41-42页 |
6.1.3 监督管理和有效评估 | 第42-43页 |
6.2 整合养老资源并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 | 第43-44页 |
6.2.1 整合资源并提供更多硬件支持 | 第43页 |
6.2.2 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并加强护理培训 | 第43-44页 |
6.2.3 提高老年服务管理水平 | 第44页 |
6.3 创新推进哈尔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 第44-46页 |
6.3.1 向护养结合型养老服务转变 | 第44-45页 |
6.3.2 重视发展社区医疗 | 第45页 |
6.3.3 创新推进医养产业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