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文献评价与本文特色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1.1 财政支出 | 第21页 |
2.1.2 财政科技支出 | 第21页 |
2.1.3 财政科技支出效率 | 第21-23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23-25页 |
2.2.1 公共财政理论 | 第23-24页 |
2.2.2 技术创新理论 | 第24页 |
2.2.3 内生增长理论 | 第24-25页 |
2.3 财政科技支出的主要路径 | 第25-27页 |
2.3.1 无偿立项资助 | 第25-26页 |
2.3.2 贷款贴息支持 | 第26页 |
2.3.3 资本金投入支持 | 第26页 |
2.3.4 税收减免优惠支持 | 第26-27页 |
2.4 财政科技支出对科技产出效率的影响机理 | 第27-29页 |
第3章 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分析 | 第29-37页 |
3.1 我国科研制度的改革演变历程 | 第29-31页 |
3.1.1 我国科研制度的起步阶段 | 第29页 |
3.1.2 我国科研制度的市场阶段 | 第29-30页 |
3.1.3 我国科研制度的创新阶段 | 第30-31页 |
3.1.4 我国科研制度的深化发展阶段 | 第31页 |
3.1.5 我国科研制度的飞跃阶段 | 第31页 |
3.2 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的规模分析 | 第31-33页 |
3.2.1 我国财政科技支出情况 | 第31-32页 |
3.2.2 我国科技研发支出在国际上的排位 | 第32-33页 |
3.3 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的结构分析 | 第33-37页 |
3.3.1 我国研究与试验(R&D)经费按活动类型划分情况 | 第33-34页 |
3.3.2 我国研究与试验(R&D)经费在地区间的应用情况 | 第34-35页 |
3.3.3 我国各省财政科技支出分布情况 | 第35-37页 |
第4章 我国财政科技支出效率评价 | 第37-51页 |
4.1 评价方法与模型选择 | 第37-40页 |
4.1.1 常用的效率评价方法 | 第37-40页 |
4.1.2 本文选择的评价方法、模型及依据 | 第40页 |
4.2 指标选择 | 第40-41页 |
4.2.1 评价指标选择依据 | 第40-41页 |
4.2.2 评价指标体系 | 第41页 |
4.3 各地区测度结果分析 | 第41-51页 |
4.3.1 数据来源 | 第41-42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42-51页 |
第5章 我国财政科技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51-61页 |
5.1 研究假设 | 第51-52页 |
5.2 实证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52-55页 |
5.2.1 指标选取 | 第52-54页 |
5.2.2 数据来源 | 第54页 |
5.2.3 模型设定 | 第54-55页 |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55-61页 |
5.3.1 变量平稳性检验 | 第55-56页 |
5.3.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6-61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1-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2-64页 |
6.2.1 优化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结构 | 第62页 |
6.2.2 加速地区市场化进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第62-63页 |
6.2.3 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完善财政分权制度 | 第63页 |
6.2.4 遵循科研运行规律,改进财政科技支出效率管控机制 | 第63-64页 |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及科研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