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地质学论文--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论文--海洋沉积论文

南海北部不同背景下深水斜坡沉积体系特征及其演化模式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35页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2-16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5页
        1.1.2 选题的目的第15页
        1.1.3 选题的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6-31页
        1.2.1 深水陆架斜坡沉积过程研究进展第16-25页
        1.2.2 孤立碳酸盐台地周缘深水斜坡体系研究进展第25-28页
        1.2.3 海底火山周缘深水斜坡体系研究进展第28-31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1-33页
        1.3.1 研究靶区的确定第31-32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1.3.3 研究技术路线第33页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33-35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地质背景第35-45页
    2.1 南海北部构造演化历史第35-39页
    2.2 研究靶区层序地层格架第39-44页
        2.2.1 珠江口盆地第39-42页
        2.2.2 西沙海域层序地层格架第42-44页
    2.3 海洋学环境第44-45页
第三章 南海北部深水区域地貌特征及其斜坡分类第45-52页
    3.1 南海北部深水斜坡地形地貌特征第45-47页
    3.2 深水斜坡类型划分第47-52页
        3.2.1 以沉积物供给背景为依据第47-50页
        3.2.2 以空间分布组合关系为依据第50-52页
第四章 深水陆架斜坡沉积体系研究第52-83页
    4.1 一阶陆架斜坡珠江峡谷群体系第52-66页
        4.1.1 珠江峡谷群体系及其形成机制第52-55页
        4.1.2 珠江峡谷群体系的时空演化规律第55-58页
        4.1.3 控坡断层带第58-62页
        4.1.4 珠江峡谷群体系沉积演化模式及其控制因素第62-66页
    4.2 一阶陆架斜坡蠕变皱痕群体系第66-72页
        4.2.1 海底皱痕群的地貌特征第66-68页
        4.2.2 海底皱痕群的地震反射特征第68-70页
        4.2.3 沉积物蠕变与皱痕群体系的形成第70-71页
        4.2.4 沉积物蠕变与海底滑坡的关系第71-72页
    4.3 二阶陆架斜坡珠江大峡谷体系第72-78页
        4.3.1 珠江大峡谷的地貌特征第72-74页
        4.3.2 珠江大峡谷的沉积演化特征第74-77页
        4.3.3 珠江大峡谷形成和演化的主控因素第77-78页
    4.4 陆源背景下陆架斜坡的多阶次性与梯式沉积模式第78-83页
第五章 碳酸盐台地台缘深水斜坡沉积体系研究第83-109页
    5.1 碳酸盐台地台缘斜坡混合沉积及其形成机制第83-91页
        5.1.1 混合沉积概念第83-84页
        5.1.2 混合沉积特征第84-87页
        5.1.3 混合沉积机制第87-91页
    5.2 流花碳酸盐台地台缘水道充填混合沉积及其演化过程第91-100页
        5.2.1 海底水道识别及其沉积演化特征第92-95页
        5.2.2 流花碳酸盐台地与台缘水道沉积的沉积响应关系第95-98页
        5.2.3 水道充填混合沉积过程及其演化模式第98-100页
    5.3 西沙孤立岛礁碳酸盐台地台缘多阶次斜坡沉积源汇过程第100-109页
        5.3.1 岛礁及其周缘斜坡沉积地貌特征第100-105页
        5.3.2 岛礁碳酸盐台地台缘斜坡沉积物输送机制第105-106页
        5.3.3 岛礁碳酸盐台地台缘“源-汇”输送过程第106-109页
第六章 海底火山斜坡沉积体系及其演化模式第109-118页
    6.1 海底火山丘及其地震反射特征第109-114页
        6.1.1 火山丘的层序地层格架第110-111页
        6.1.2 火山丘不同地震相特征第111-114页
    6.2 火山周缘沉积过程和层序演化模式第114-11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8-122页
    7.1 结论第118-120页
    7.2 下一步工作建议第120-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6页
致谢第136-138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8-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归化和异化在外事口译中的应用--以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上的讲话为例
下一篇:基于DEA方法的城市公交系统安全脆弱性评价研究--以广州市辖十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