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学(物理冶金)论文--金属的分析试验(金属材料试验)论文--物理试验法论文

基于DCPD和PEC的金属材料缝状缺陷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电势降技术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脉冲涡流缺陷检测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无损检测信息融合技术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本文内容结构安排第15-16页
第二章 基于电势降技术的缺陷定位方法研究第16-35页
    2.1 电势降技术的工作原理第16-19页
        2.1.1 直流电势降第16-18页
        2.1.2 交流电势降第18-19页
    2.2 电势降技术缺陷定位仿真研究第19-29页
        2.2.1 直流电势降检测单缝状缺陷第19-22页
        2.2.2 直流电势降检测多缝状缺陷第22-26页
        2.2.3 交流电势降缺陷检测第26-27页
        2.2.4 直流电势降与交流电势降比较第27-29页
    2.3 电势降技术缺陷定位实验研究第29-33页
        2.3.1 实验平台搭建第29-30页
        2.3.2 信号放大电路设计第30页
        2.3.3 实验结果分析第30-31页
        2.3.4 基于数字电导率仪的实验改进第31-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基于脉冲涡流技术的缝状缺陷定量检测方法研究第35-56页
    3.1 脉冲涡流技术缺陷检测的工作原理第35-37页
        3.1.1 涡流现象及特征信号拾取第35-36页
        3.1.2 脉冲涡流检测的渗透深度第36-37页
    3.2 脉冲涡流检测缝状缺陷仿真研究第37-43页
        3.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优化第37-41页
        3.2.2 仿真研究电磁信号与缺陷几何尺寸的函数关系第41-43页
    3.3 脉冲涡流检测缝状缺陷实验研究第43-54页
        3.3.1 实验平台硬件设计第45-47页
        3.3.2 实验平台软件设计第47-51页
        3.3.3 实验平台检测能力评估第51-53页
        3.3.4 实验研究电磁信号与缺陷几何尺寸的关系第53-54页
    3.4 实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第54-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基于DCPD和PEC的金属材料多缺陷定量检测系统第56-71页
    4.1 DCPD和PEC的融合机理第56-58页
        4.1.1 接口形式第56页
        4.1.2 串行接口的标准第56-57页
        4.1.3 VB串口通信第57-58页
    4.2 基于DCPD与PEC的检测系统设计第58-63页
        4.2.1 接口设计第59-60页
        4.2.2 运动控制第60-63页
    4.3 实验及其结果分析第63-64页
    4.4 误差分析及改进第64-70页
        4.4.1 实验分析第66页
        4.4.2 仿真分析第66-69页
        4.4.3 减小误差改进方法第69-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5.1 总结第71-72页
    5.2 展望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建筑能量管理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研究
下一篇:西洋参品质评价、多糖提取纯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