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8-9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3.1 国外学科分层走班制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9-11页 |
1.3.2 国内学科分层走班制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1-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13-14页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相关理论和依据 | 第16-19页 |
2.1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6页 |
2.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6-17页 |
2.3“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7页 |
2.4 初、高中分层走班制差异分析 | 第17-19页 |
3 舟山市第一初级中学试行AB分层走班制概况 | 第19-22页 |
3.1 舟山市第一初级中学简介 | 第19页 |
3.2 AB分层走班的指导思想与学科选择 | 第19页 |
3.3 学生分层的依据和组织形式 | 第19-20页 |
3.4 教师配置与教学安排 | 第20页 |
3.5 数学AB分层走班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4 舟山市第一初级中学数学AB分层走班现状调查 | 第22-35页 |
4.1 调查对象与工具 | 第22页 |
4.2 AB走班前后学生数学成绩变化与分析 | 第22-23页 |
4.3 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4.3.1 对学生的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23-24页 |
4.3.2 对教师的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24-25页 |
4.3.3 对学校管理者的访谈 | 第25-26页 |
4.4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4.4.1 AB走班前后学生学习兴趣与信心的比较与分析 | 第26-28页 |
4.4.2 AB走班前后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行为的比较与分析 | 第28-29页 |
4.4.3 AB走班前后课堂适应及管理的比较与分析 | 第29-30页 |
4.4.4 AB走班前后教师教育方式及师生关系变化的比较与分析 | 第30-31页 |
4.4.5 AB走班前后男女生差异变化的比较与分析 | 第31-32页 |
4.5 AB分层走班制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4.5.1“AB分层走班制”教学的优势 | 第32-33页 |
4.5.2“AB分层走班制”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5 完善初中数学AB分层走班制的对策建议 | 第35-37页 |
5.1 因校、因生选科设层 | 第35页 |
5.2 多方协商,家校共管 | 第35-36页 |
5.3 异质编组,共同进步 | 第36页 |
5.4 作业分层,教师先行 | 第36-37页 |
5.5 强化培训,保障跟进 | 第37页 |
6 研究结论与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第37-4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37-38页 |
6.2 研究的不足与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A AB分层走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用) | 第42-44页 |
附录B“AB分层走班制”教学访谈提纲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