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缩略词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 第10-12页 |
1.2.1 100G OTN标准发展 | 第10-11页 |
1.2.2 100G OTN应用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2 光传输网络(OTN)技术方案 | 第13-28页 |
2.1 OTN标准及技术 | 第13-24页 |
2.1.1 OTN标准架构 | 第13-14页 |
2.1.2 OTN体系架构 | 第14-17页 |
2.1.3 客户信号映射和复用 | 第17-18页 |
2.1.4 OTN设备形态 | 第18-21页 |
2.1.5 OTN设备功能模块描述 | 第21-22页 |
2.1.6 OTN保护技术 | 第22-24页 |
2.2 100G OTN关键技术 | 第24-27页 |
2.2.1 100G调制技术 | 第24-25页 |
2.2.2 相干接收和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 | 第25-26页 |
2.2.3 软判决前向纠错(SD-FEC)技术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100G光传输网络在某省二级干线扩容工程中的应用 | 第28-62页 |
3.1 网络结构层次 | 第28-30页 |
3.1.1 一级干线传输网 | 第29页 |
3.1.2 二级干线传输网 | 第29页 |
3.1.3 本地网和城域传输网 | 第29-30页 |
3.2 干线网络规划要求 | 第30-38页 |
3.2.1 网络容量的选择 | 第30页 |
3.2.2 保护方式的选取 | 第30-31页 |
3.2.3 中继段的设置 | 第31-38页 |
3.2.4 小结 | 第38页 |
3.3 二级干线中引入100G光传输网络的迫切需求 | 第38-49页 |
3.3.1 中国移动某省二级干线网络布设现状 | 第38-43页 |
3.3.2 中国移动某省二级干线网络容量需求预测 | 第43-47页 |
3.3.3 100G OTN建设方案的选取 | 第47-49页 |
3.4 100G OTN网络设计方案 | 第49-61页 |
3.4.1 网络结构规划 | 第49-50页 |
3.4.2 设备和光缆的选型 | 第50-52页 |
3.4.3 网管系统规划 | 第52-53页 |
3.4.4 系统电路走向及波道配置规划 | 第53-55页 |
3.4.5 中心机房板卡配置 | 第55-56页 |
3.4.6 中心机房及光放站点设备组架 | 第56-58页 |
3.4.7 设备电源配置 | 第58-59页 |
3.4.8 工程预算 | 第59-60页 |
3.4.9 设计图纸 | 第60-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4 100G光传输网络的测试方案设计 | 第62-71页 |
4.1 光功率验收测试 | 第63页 |
4.1.1 波长转换器-实际接收光功率 | 第63页 |
4.1.2 波长转换器-平均发送光功率 | 第63页 |
4.1.3 光监控信道-实际接收光功率 | 第63页 |
4.1.4 光监控信道-平均发送光功率 | 第63页 |
4.2 误码性能测试 | 第63-65页 |
4.2.1 纠前误码率测试 | 第63-64页 |
4.2.2 纠错后误码率测试 | 第64页 |
4.2.3 OTN业务24小时长期误码测试 | 第64-65页 |
4.3 波长转换器测试 | 第65-66页 |
4.3.1 接收灵敏度测试 | 第65页 |
4.3.2 中心波长(频率)及偏移 | 第65-66页 |
4.4 主光通道验收 | 第66-68页 |
4.4.1 MPI-S点每通道输出光功率测试 | 第66-67页 |
4.4.2 MPI-R点每通道输入光功率测试 | 第67页 |
4.4.3 MPI-S/MPI-R点总输出输入光功率测试 | 第67-68页 |
4.4.4 MPI-R点每通道光信噪比 | 第68页 |
4.5 传输性能测试 | 第68-70页 |
4.5.1 OTN业务网络接口输出抖动测试 | 第68-69页 |
4.5.2 OTN业务网络接口输入抖动容限测试 | 第69-7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71-72页 |
5.1 总结 | 第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附录A 省内二级干线波道组织图 | 第75-77页 |
附录B 某中心机房设计图纸 | 第77-83页 |
附录C 100G OTN网络各光放段衰耗测量值 | 第83-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