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 第14页 | 
| ·政府职能转型背景 | 第14-15页 | 
| ·规划体系滞后背景 | 第15页 | 
| ·居民意愿提升的背景 | 第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 ·概念界定和研究对象 | 第16-19页 | 
| ·相关概念确定 | 第16-18页 | 
| ·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相关发展概述 | 第21-26页 | 
| ·西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理论的研究及研究重点的变迁 | 第21-24页 | 
| ·政府单面供给到多元主体互动供给理论的发展 | 第21-22页 | 
| ·关注区位和效率到聚焦社会分异现象和可达性的研究发展 | 第22-23页 | 
| ·对我国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研究的启示 | 第23-24页 | 
| ·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 ·地理学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 第24页 | 
| ·城市规划学对城市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研究 | 第24-25页 | 
|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枣庄更新过程中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现状及特征 | 第26-44页 | 
| ·城市发展概况 | 第26-29页 | 
| ·松散的组团型城市空间布局 | 第26页 | 
| ·相对较低的城镇化水平 | 第26-27页 | 
| ·土地运营制度发展滞后 | 第27页 | 
| ·尚未完全理顺的城市建设体制. | 第27-28页 | 
| ·城市更新过程中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 | 第28-29页 | 
| ·老年型人口结构特征显现 | 第29页 | 
| ·枣庄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现状及特征 | 第29-44页 | 
| ·教育服务设施 | 第30-35页 | 
| ·商业服务设施 | 第35-36页 | 
| ·文化服务设施 | 第36-39页 | 
| ·体育设施 | 第39-40页 | 
| ·医疗卫生设施 | 第40-44页 | 
| 第四章 枣庄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满意度及需求度调查 | 第44-66页 | 
|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满意度调查 | 第44-62页 | 
|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满意度调查方法及对象 | 第44-45页 | 
|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满意度总结. | 第45-62页 | 
|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需求度调查 | 第62-65页 | 
|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需求度调查方法及对象 | 第62-63页 | 
| ·不同社会属性的居民需求度总结. | 第63-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枣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问题解析及优化方法 | 第66-77页 | 
| ·枣庄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 | 第66-68页 | 
| ·空间布局特征差别明显、非均衡化现象严重 | 第66页 | 
| ·不同开发主体导致效果差异明显. | 第66-67页 | 
| ·相关设施全面滞后于当今社会发展. | 第67-68页 | 
| ·城市更新过程中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 | 第68-69页 | 
| ·公共设施资源总量 | 第68页 | 
| ·政府决策者的战略眼光 | 第68-69页 | 
| ·人口结构与布局 | 第69页 | 
|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优化建议 | 第69-71页 | 
| ·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69-70页 | 
| ·统筹规划和考虑 | 第70页 | 
| ·加强区域的人口分异研究,以求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的动态布局 | 第70-71页 | 
| ·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建议 | 第71-77页 | 
|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结构 | 第71-72页 | 
| ·中小学教育设施优化建议 | 第72-73页 | 
| ·商业服务设施优化建议 | 第73-74页 | 
| ·文化娱乐设施优化建议 | 第74-75页 | 
| ·体育设施优化建议 | 第75-76页 | 
| ·医疗卫生设施优化建议 | 第76-7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8页 |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77页 | 
| ·后续研究 | 第77-78页 | 
| 附录1 | 第78-81页 | 
| 附录2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